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三十而立,原来的意思是人三十岁的时候能够站立,这个是表面意思。当时是指他三十岁能够事合于理,言行得当。后延指为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应该有所成就,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三十岁能够有所建树的人甚少,“立”不能实现。
为什么现代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三十岁“立”不起来呢?
咱不能说孔老夫子的话不对,因为时代不同,立场不同,评判标准也不一样。
比如孔子说他三十岁的时候能够言行得当,如果以这个为立的标准,那么有一部分的人都肯定是可以满足的。
品行端正,言行合一,礼法皆合,某一部分群体在现在的基础素质教育培训下能够做到。
那么现在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立”有什么要求呢?
通俗点说,立的标准建立在权、财、家上。
在职场中,已经加入到管理层并且有一份不菲的收入的人,家庭美满,财有盈余。在内心的秤杆上,他的立是立住了。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已经高出很多普通人。
那么大部分觉得立的虚的原因是什么呢?自然是缺乏某个要素或者缺乏所有的要素。
人心空虚,没有依靠,实力不足,内心自卑,有欲求却无实现的能力或者机会。周围群体环境带来了压迫感,觉得自己仍未立足。
如何调节自己呢?
适当放缓心情,调整心态,放低欲求,减少比较,想想自己拥有的,适当鼓励自己。成长不不止,并非只有一个三十岁,不蹉跎岁月,自然有属于自己年纪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