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训练 P.E.T 工作坊中,导师提过对正面管教PD 的质疑,她觉得是一些小把戏。大概我就有了心锚——每次听到人分享 PD,总觉得可以斟酌。
但没有了解,不敢妄下定论。
于是,DISC 包班课一出就剁手了。
海峰老师说:从知识的源头上学习!于是,就有了两百人从全国各地奔来。
两天的课,一点儿都不枯燥,也不深奥,简的每个教学环节基本都从体验活动开始。本来带着疑惑,因此也有很多思维的火花。
1 挑战行为与适应性行为
第一天结束,我有深深的困惑:在我的孩子身上,我看不到挑战行为,我们有冲突,只是需要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已,怎么就能把自己定义对,而对方就是错呢?或者错误目的是指个人真实目的与行为结果的不匹配?
海峰老师回复:理不辩不明不思不明不做不明……不断精进。
第二天,我就赶紧问简奶奶了,她说:很多父母以为的挑战行为只是孩子的适龄行为,所以需要父母看到真实,更多情况是父母有错误目的行为。
YES!正面管教并不是把正常行为、不良行为、挑战行为一概而论了,只是我还没了解清楚。
我在自己的孩子上没感觉到挑战行为,却在教学中能遇上,那些不断有暴力行为的,那些已经厌倦学习的,用“错误目的”来分析,确实显而易见。
But,如何辨别挑战行为与适应性行为呢?这个方面,简奶奶可能在高阶课程或者其他延伸的著作上才有阐述。其实用父母效能训练P.E.T的行为窗口来辨别无问题区、孩子拥有问题还是父母拥有问题,这个工具能比较快速分辨。
《正面管教》书中引用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一个已经丧失信心的孩子,父母的育儿方式与育儿观念都必定需要重塑。我们小组助教玉婷老师说,这类孩子除了父母要跟进正面管教课程,还要得到学校心理老师的持续辅导。
2 管与不管
“管教”一词也是我对正面管教课程有疑惑的一个点。
在我听来,好像是从上而下的教育与服从关系。
其实,书中和简的课程里,都没有出现“管”,反倒常常是让父母“不要去管”,比如逻辑后果,自然后果,积极暂停,启发式问题,决定父母自己做什么……这些都是让父母管好自己的焦虑、暴躁,为父母自己行为负责,孩子也为自己行为负责。
其中,通过启发式问题,是帮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简奶奶重复很多遍,培养孩子的众多品格和技能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会议是属于管还是不管呢?让每个人说出需求与解决方法,然后决定一种大家接受的方式并试行。结果都是彼此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没有管与教。
日常惯例表是不是管教呢?简奶奶提倡花时间训练孩子,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技能学习需要示范、鼓励,当孩子没做到,温和而坚定。
3 先连接再教育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简·尼尔森
简奶奶的观点是“赢得孩子”——
-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 表达出同情但不能宽恕
-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看似简单的四个步骤,却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在我的喜阅读家长读书会中,我反复强调亲子关系决定一切,亲子关系就像银行账户,要不断往里面存钱,遇上问题才有资金可提取。
账户是空的,甚至是负数,父母已经被孩子“解雇”了。
让孩子成为“关系户”,倾听孩子,理解孩子,这些技能在正面管教中有练习,但是并不足够,结合《非暴力沟通》《父母效能训练P.E.T》来理解和练习倾听与表达,可以让“赢得孩子”更轻松。
正面管教我还了解得太少,带着疑惑去继续研究。
从书本文字和课程设计不足以完整地理解一项课程,再谈谈以下这些方面吧。
1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
简的前半生,两段以离婚收场的婚姻,五个孩子一团糟。用“一地鸡毛”形容,不为过。
简的后半生,第三段婚姻持续47年至今相亲相爱,七个孩子各有成就,是“美满”二字最好的诠释。
遇上了“对”的人,家庭就美满?NO NO NO。
她狗血的前半生与逆袭的后半生中间横跨着“学习”二字。看《两度离婚生7个娃,花11年才读完大学,她如何在后半生逆袭,成为全球妈妈们的偶像?》,你会知道这个女人有多霸气。
坚持学习,成为了“对”的人。
2 正面管教是榜样
-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别再打架、能把玩具收起来、能做他们自己答应要做的家务
- 他们不想进浴缸——然后又不想出来
- 如果没有不停的提醒和争斗,似乎就无法让他们出门去上学
- 放学之后就要为做作业、做家务打仗
简说:我的“锦囊妙计”包括威胁、吼叫和打,既令我厌恶,也让孩子们厌恶——而且不管用。
是不是说到心砍上?
那个跟曾经跟我们育儿方式一模一样的简,后来写出了一系列家庭教育经典之作。
《正面管教》畅销美国,也畅销中国,现在课程也遍地开火。我想,它的魅力也在于展现给迷雾中的家长一盏明灯。
曾经也是或惩罚或娇纵,总之是不管用,我们都希望像简一样有华丽的逆袭。
3 不要止步于正面管教课程
简在《正面管教》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正面管教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它改变了我的人生,并且极大地改善了我在家里和教室里与孩子们的关系。
正面管教课程是阿德勒法的具体呈现,但是只知工具,不知其根本理念,很可能会走偏。
(1)阿德勒思想
在关于阿德勒思想的《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中,有大篇幅章节讲述“明知故犯”的孩子的深层动机,也谈论赏罚式教育的后果。去年阅读时我写下了《读记:幸福的勇气/否定“赏罚”》和《读记:幸福的勇气/教育的目标是自立》,如何理解自由、自立,理解被讨厌也没关系。
关于阿德勒思想的还有儿童版的图书——《被讨厌,也没关系》。
所有的煩惱及快樂,都來自人際關係。
不要怕被討厭,也別怕主動去愛。
只要有勇氣就能幸福。
(2)鲁道夫思想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鲁道夫·德雷克斯
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一本本书、一节节课,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
不要止步于正面管教课程,从知识的源头上学习,课程背后的理论很深。
4 PD与P.E.T
不要止步于正面管教课程,从知识的延伸和多样性上学习……正面管教是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基础的一门家教课程,而个体心理学是建立在临床观察(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的,这类对象是已经存在不良行为、挑战行为的孩子。
当孩子只是适应性行为而非挑战行为时,正面管教也适用吗?适用,但总觉得欠缺一点儿什么,那就是人本主义的方法,更关注需要、感受,更关注理解与表达。
正面管教被人认为是小把戏,我想,就是没把冲突的根源理清楚——冲突是双方需求或价值观的不同。
正面管教也有“我—信息”,只是未能透彻地发挥它的作用。
在《正面管教与P.E.T.父母效能训练的异同》一文中对比了两种课程的异同,很详尽,但也有部分偏颇。要知道,理论基础不同,方法确实也不同,但是研读完书籍,接触过简奶奶后,我更认为二者只是表述方式的不一样。
正面管教PD关注问题解决、技能训练,父母效能训练P.E.T完善了沟通的语言模式,二者不是对立的,是互补的,彼此互为延伸。
一种理论不可能孤立存在,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正面管教课程只是起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探究是溯源,人本主义的探究则是延伸。
这次课程,我邀请了乐爸一起参与。
生活中常常看到父子的冲突,乐爸希望孩子做得更好,结果是孩子确实做得更好,但代价却是亲子关系的恶化,孩子常常说“讨厌爸爸”“爸爸总是骂人”。如何构建关系?又是一门学问。
简奶奶在课堂中组织了一个二人三足、三人四足、四人五足的体验游戏。家庭中不也是这样的合作活动吗?沟通,才会让大家更配合。
两天课程结束,生活的练习才开始。
不要止步于课程。
练习,继续学习,才能成为那个“对”的人。
二百多人的课,会是怎样的,看文章《你们的爱自带着温暖的光芒,星星点点汇成照亮生命的力量 | 简博士亲授《职场父母的正面管教》包班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