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如果病变部位挪到脐周了,泻心汤效果不好。
在几个泻心汤方中,我感觉用半夏泻心汤的机会较多,这个方子难用在补和泻的比例上,寒和热的比例上,有时候也可以把左金丸合进来。
治疗痰热中阻,还有一张方剂是小陷胸汤,这是很多消化科医生很推崇的一张方剂。
小陷胸汤是治疗小结胸证的,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痞证的,痞证和结胸证的区别在于邪气的有形无形,结胸证是痰气交结,是有形的,而痞证是无形的邪气,“心下满而硬痛者为结胸,满而不痛者为痞”。
小陷胸汤曾在中医界又有一个名字叫“胃痛三味方”,也就是说治胃痛效果是很好的,当然用于胃痛的时候临床上应该见到舌苔腻,脉滑数,体现出痰热的表现。
以虚为主的胃痛可能见到胃阴虚和脾胃虚寒。
胃阴虚这一型在临床上很难治。临床上不害怕湿热中阻,不害怕舌苔腻,就害怕舌苔少。
好在现在临床上见到的胃阴虚证少一些,舌苔少的要比舌苔腻的少得多。胃阴虚需要养阴,但养阴药有碍于胃的纳和脾的运,并且阴必须由气来化,阴药服进去必须经过运化才能变成有用的阴,如果运化不了那就是没用的,只能变成湿邪。
而运脾需要用温药、阳药,对阴药和阳药恰当组合,这是比较难的,需要对整体有把握。
阴药用得稍过,病人就会感觉到吃饭不太好了,大便不太好了,阳药用得稍过,病人又会感觉到病症加重了,因为阴虚加重了。
实际上,古人说阴虚难治,除了结核病之外,临床上见到真阴虚病要比气虚病、阳虚病难治得多。
治疗胃阴亏虚,方书中经常提到一贯煎、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等方。
一贯煎是治疗肝胃阴虚的,沙参麦冬汤和益胃汤是治疗胃阴虚的,芍药甘草汤体现另一种治法叫酸甘化阴法。也就是说,面对胃阴虚证,治疗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补阴,使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这类药物;
另一种方法是用酸味药和甘味药来化阴,酸味药如芍药、乌梅、木瓜等,甘味药以甘草为主,其他的甘味药也可以用。
如果病人经常泛酸,也就是口语中说“醋心”,能不能用酸甘化阴?
一般来说可以用,这是两回事,如果胃酸比较明显我们可以酸甘化阴法合左金丸,比如芍药甘草汤合左金丸。
酸甘化阴对胃纳脾运的影响要小于直接养阴的方法。
直接养阴时要加点流动气机的药物,比如一贯煎里用到川楝子,但养胃阴时我们不一定会用川楝子,我们会用陈皮、砂仁、木香等,但它们温燥的力量比较大,因此少用,有时有的医家主张用香橼、佛手,但实际上香橼、佛手主要是疏肝的而不是疏胃的,这还是有差别的。
总归在这一型里面可能用药不是那么单一,需要对用得药物及剂量进行斟酌。
胃阴虚出现,往往提示这个病病程较长,经常会提示有瘀血,要加点活血的药,比如赤芍、丹参等。
在胃阴虚的基础上往往会出现热,于是有的医家会加一味蒲公英,或连翘,或银花。
脾胃虚寒是临床上见得较多的,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等。
但当我们辨为脾胃虚寒用温补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没有邪实。
如果在脾胃虚寒的基础上出现邪实,一定要先祛邪实再温补,这点是需要注意的。
临床辨证明明是脾胃虚寒,怎么就越补病症越重了,补得舌苔都腻了,补得都上火了,可能就是把那一丁点邪给补住了。
比如伤寒论中的朴姜夏草人参汤证,这个证表现得很像理中汤证,但用了理中汤实际上效果不好,它在虚的基础上有邪实,把这点邪实解决了,接下来用理中汤治疗,这是合适的,用药的先后不一定要留意。
温补中焦的小建中汤和理中汤都是张仲景的方剂,这两张方剂区别挺大的,但是我们面对脾胃虚寒的时候容易把这两个方证给混了。
张仲景在虚劳篇里用得是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没有用理中汤,而我们温补中焦经常用理中汤,现在善于用理中汤的医生似乎比善于用小建中汤的医生多。
这两张方剂的区别在于小建中汤证脉弦,理中汤证脉不弦。
两方证都是虚寒证舌象,症状可以一样,如肚子疼、拉肚子、肚子胀,舌象都可以是淡的,苔薄白的,都可以胃寒,脉象都是弱脉、缓脉、偏阴的脉,不会出现阳脉,但小建中汤证会在细弱的脉中见到弦。
吴茱萸汤容易被遗忘,它治疗虚寒胃痛和上两方又是不一样的,吴茱萸汤是治肝胃的虚寒,肝胃虚寒可以出现胃痛呃逆,表现为胃的病变,在伤寒论里见过三次,少阴、厥阴、阳明病里面,并且都涉及饮邪、寒饮,他们共有的症状是呕恶,肝胃气逆。
一般在临床上遇见肝病特别容易出现肝阳上亢,特别是现在的老年人高血压病人,而经常不去重视肝阴上逆。
肝阳上亢我们会用到镇肝熄风汤之类的方剂,肝阴上逆需要用吴茱萸汤。
李东垣对胃痛的治疗,从内伤着眼,他一般会用到人参、黄芪、炙甘草来益胃气,温中一般会用益智仁、吴茱萸、白蔻仁,理气一般会用木香、柴胡、青皮、陈皮、厚朴,和胃用麦芽、半夏、神曲,和血用当归、桃红。
也就是从内伤角度着眼,对病机考虑得相对复杂一些。
由于着眼于脾胃内伤,一般都会用到益胃气的药,也就是说相当多的内伤胃痛,李东垣在用药的时候可能类似于我们理解的拿补中益气汤来加减,这点是和现在临床医生有差别的。
李东垣这种用药法对我们的启示是:在治疗胃痛时,无论虚证、实证,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胃气足,而千万不能把胃痛治好了,而胃气也伤损了。
不要伤损胃气,要有意无意去培补胃气,只要胃气恢复正常,胃痛就不会再反复了。
如果胃气越来越亏,那么胃痛即便现在治好了,它还会反复发作的,甚至发作次数会越来越多。
《丹溪心法》中说“诸痛不可补气”,这句话对后世影响特别大,不通则痛,补气会加重不通。
但李东垣治胃痛,补气是常用的,朱丹溪看过、学过李东垣的书,实际上他说这句话是基于纠偏。
他看到有部分医生学李东垣,老补气,离了补气药不开方,他发现疼痛这类病用补气药经常会用错,于是他就告诉他的学生碰到疼痛不要随便补气,可能他的原意是这样的。
可是他的学生就给他记录下了这句话,他的书流传很广,后世好多医家都记住了这句话。
他的意思是碰到痛症要注意,一般情况下不要乱用补药,但一定需要补时还得补。
《丹溪心法》中又说:“大概胃口有热而作痛者非山栀不可,须佐以姜汁,多用台芎开之。”
治疗胃痛,朱丹溪仍想到郁,想到用越鞠丸法。
胃痛有寒有热,属于热,张仲景用黄芩、黄连,朱丹溪喜欢用栀子,不可单用,佐以姜汁、川芎等温散、温燥药,张仲景是佐以半夏、干姜,用意是一样的。
《丹溪心法》中又说“有因平日,以致死血流于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气汤下之,切记。”碰到瘀热作痛,瘀热出现在胃脘部,这时可以用桃仁承气汤。哪种情况会碰到呢?
如果碰到一个人平时特别喜欢喝酒、吃火锅、吃大肥肉,这样时间长了有可能出现这种胃痛,或者胃溃疡的病人,见到便秘,有可能遇到桃仁承气汤证。
1、成年人的学习,不光指每天读书钻研课本知识,每天get一点生活小技能也是一种学习。
另外,每天的时间尽可能的分配在长期提升自己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费在一些琐碎重复又无意义的事上。
比如家务琐事,能外包的尽量外包。
2、我们都要学会【爱自己】。
而【爱自己】的一大表现,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勉强自己,不刻意讨好他人。
被侵犯时就sayno!维护好边界。
3、任何事情太用力的话,都会变得很沉重,还是应该随意些,拥有一种轻飘飘的心理。
不强行为感情加码,也不要把平常的关系拔高到别致的角度,努力和用功应该放在正确的方向上。
而人类世界,本质上讲究的还是自然与吸引力
对人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去过多的关注别人,别人不想说的我们最好也不要刻意去问。
这种清晰的边界感会让我们减少很多无谓的烦恼。
4、我们很多人都很慕强,我也是。
但我们必须要知道,慕强的前提是这个人愿意分享自己的强大。
比如乐意分享学识,愿意帮忙链接人,或者定期交流,又或者是愿意拿强大造福大众。
认识的很多很优秀的人,虽然他们也强大,有一定社会地位。
但很多时候,这种强大是精致利己的,藏着收着的,无法在这个人身上吸收到任何养分。
就算他们很成功,但对于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比如他读什么学校,他IPO了又如何?
这都是他一个人的精彩,与我们无关。
所以,单纯有个很牛逼的朋友,这没什么意义。
这个牛逼的朋友能带着你一起成长,这才是意义所在。
5、心底无私天地宽,是开心的钥匙。
很多声称过得很痛苦的人,发现他们的共性就是计较。
那些让他们纠结的东西,真的有什么用吗?
其实一毛钱也没有。
只会让自己睡不着,还掉头发。
偏偏这些人还都是很聪明的人,却把自己过得苦不堪言。
有些事情咱们可以先放一边,因为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适当的时候让点利益,如果每一个便宜都要占尽,就算赚钱了都会很难受。
所以,只要不是太要紧的事情,就不去计较,不是太大的利益,让点利也无所谓。
看上去会吃一点亏,但因为把精力省下来了,说不定在别的地方就挣回来了。
然后再回头看,都是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
放宽心,别自己把自己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