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讯(记者 赵波)在青岛21路公交四方站,每天上午7点半左右,总有一名 8 2 岁的老人上车,一坐就是一上午,到了午饭时间方才下车。只因生活太孤独,挤公交就是为了“凑热闹”。
近几天,这位82岁高龄天天坐公交车的老人刷了屏,他从早上上班的时段就准时出门坐公交车,不是为了像年轻人那样谋生,也不是像晨练、赶早市、送孩子上学等那些老人早起坐公交司空见惯的理由,仅仅是为了凑凑热闹,沾沾人气,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孤独。这则新闻让很多人的心都是酸酸的。
老人这年纪料想老伴也许已经不在人世了,孩子恐怕也临近花甲,或许需要帮下一代带小孩又或者自身身体条件也没有多好等等。这位老人身体硬朗是优势,但孤独也是现实。同年龄段的“老伙伴们”能玩在一起的大概也不多了。
我姥爷就曾说过,以前去市里玩,到处都会碰到“熟人”,现在出门难得碰到一个认识的。妈妈和他说,这年龄有些人大概也没了,更何况有些身体不佳的,恐怕也出不了门了。我们努力排解姥爷的孤单,但很多时候,代沟这东西不仅仅是说我们和父母有,他们和我们其实也有。
我记得姥姥在世的时候,姥爷姥姥虽然都耳背,但如果不是吵架,姥爷在外面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回来兴高采烈地说给家里的姥姥听,他们彼此都可以听得很清楚。姥姥后来因为身体不好,很少出门。很多时候妈妈会逗她,“不出门,你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呢。”姥姥那时候就会很自豪,很开心的说,“都是你爹告诉我的啊。”
姥姥去世下葬的时候,我在家里陪姥爷,看姥爷一人坐在院子的藤椅上,他没哭,但那身影看起来分外孤单。后来我和妈妈说,从姥姥去世那天开始,姥爷就落单了。妈妈说,当然。老伴老伴,就是老来是伴儿。其实,我不是那个意思,而是从姥姥去世那天开始,姥爷再也没有可以认真倾听他大声说那些奇闻异事的人儿了。人老了,视野有限,看到的世界也有限,孩子们知道的怕是比姥爷还多,谁会饶有兴趣地听姥爷的那些所谓的“见闻”呢。即使听了,也断然不会有姥姥的那种欣喜的。我姥爷非常热爱学习,也是很进步的人,他会看新闻,知晓很多国家大事及方针政策,但没法子,这些“落后而世俗”的孩子们更加关心当下的生活,对于新闻里的很多大事要不是只了解些皮毛,要不是就是不了解,要不就是因为距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而没兴趣,反正有些话题压根就没得聊。他们可以在生活上精心照顾好姥爷,但精神上却很难和姥爷同步。
放假回家的时候,我倒很有耐心地倾听姥爷在他有兴致的时候讲过去的事情和那些历史及见闻。有时自己都觉得诧异,一向脾气急躁的我有时对着爸妈都没那么耐心,可对着姥爷就很有耐心。即便如此,心灵上的孤单我的作用也很有限。一方面我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时间并不多,另一方面不管如何耐心倾听,我不过是个小辈儿,不是姥姥。自姥姥去世后,姥爷的精神生活就陷入了孤独。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生姥爷与姥姥缘尽如此,只能相约来生了。
精神层面的孤单,姥爷已经尽力处理得很好了,他兴趣广泛,努力丰富着自己的生活。但随着身体的年迈,很多兴趣渐渐也有心无力了,手指僵硬,书法、二胡这些东西玩不了了;腰间盘突出及疾病让他侍弄菜园渐渐也成了负担。时间的流逝带来的身体变化,谁都无能为力,惟愿当下的每一天是好的,只能如此了。
姥爷这一辈人,大多有很多小孩,进入了老年,孩子们轮流照顾,姥爷的身边还是有很多人的。可到了我父母这一代,他们也逐渐进入了老年,可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孩子还很多像我这样并不在身边。他们将如何度过他们的老年生活呢。
有工作的父母,他们有退休金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即使不富裕,但最起码不用为一日三餐担心。但生活呢。从职场退出以后,商品房的出现,意味着他们和周围的邻居也许也并不熟识,他们的世界会越来愈小,小到只有生活。他们会关注唯一小孩的终身大事、生子大事,把精力用在为孩子付出上来,有些父母戏称自己是“先下岗、再上岗”,意思是先从工作岗位退休,再到儿女家上岗看孩子。可当孩子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老年生活呢?
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即使二胎的全面放开,短时间内也很难带来人口红利,这是大方面的,对于千千万万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未来老年人养老的问题是大问题,这里除去经济因素暂且不论,单指精神上的陪伴,是多少家庭都无法实现的。
老年孤独,一种难言的痛,需要国家、社会及儿女的深切关注。未来,愿我们的父母都有一片绚丽的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