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耕少
责编:Wendy蕊
今年距大学毕业十周年。早些时候,一大帮当年的童靴们嚷嚷着办个十周年聚会。一切准备就绪。本来信誓旦旦地说要来,不想一纸令下,因公出差,遗憾未行。本来定了出差完后想写点什么,结果出完差就忙工作;以为工作忙完就有时间了,结果又赶上搬家;以为搬完家就有时间了,结果又赶着回老家;以为赶回来有时间了,结果又要出差......最后的最后,在午休前的半个小时,终于挤出时间写了。
提笔不知道写什么,很羡慕好友们每每回忆起大学,总有种亲切感,家的感觉。我对大学的感情很复杂。我的大学生涯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三年加大半年,处于静止状态;一个是临毕业前的三个月,开始裂变。大学四年的回忆,确切说,头三年加大半的时间是非常模糊的。用父亲的话来说,就是“都不知道你大学四年学了什么,干了什么”。的确,印象中,大学四年中的头三年半,每天都吃食堂的饭,住大学宿舍,每天机械地去上课,考试,攒学分,偶尔去图书馆看看书,参加下社团活动,偶尔踢个球,最后考研,然后失败,最后找工作,毕业。我的印象只有这些。头三年半,我只能说我是活着,但不知道为什么而活,食堂的饭菜只是把我养大,没使我成长,说是静止状态并不为过。这里边的原因很多,但我一直没有去思考。直到临毕业的最后三个月,自己才开始静下心来反思,开始了裂变之行。
这是大学里,我最茫然,最无奈,最孤独,也是最有收获的三个月。临近毕其的3月,全力以赴的考研最终失败,职业考试没参加,简历都没准备,随即引起蝴蝶效应。找工作,碰壁,再找,拒绝。考研成功的准备庆祝,找好工作的开始实习,我在孤军奋战。在匆忙找到工作后,我决定把一些问题想清楚,每天去趟学校的花园长廊学习。后来有人说,这是“面壁”。算是吧,在那个长板凳上,我一坐了就整整三个月,开始思考一些我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
我在想,为什么我会觉得茫然?我的感悟是,自己在大学阶段,扮演“大学生”的角色是缺位的。上了大学后,直到毕业前,只能说是自己高中的延续。双脚走进大学,大脑还停留在高中,幻想着按部就班地过日子,按照标准答案生活。四年里一直没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一份量力而行的心态,一个统筹规划的计划。大学里没有了标准答案,没有所谓的按部就班,每个人都是过程,都是答案。自己被眼花缭乱的世界晃晕了眼,想当学霸,但又拼不过天资聪颖的同学,又不甘心坐冷板凳研究;想搞社团,又担心影响学业,凡事留几分力;看到有同学在创业,小本经营,开始心动但又觉得风险过大;想学好经济又惦记着法律,想混出点名堂又力不从心。最后连考研,就是看到大家考,自己也跟着考,本身动力不足,加上基础不扎实,回头看,失败也就在所难免。看的东西多,想的东西很多,但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评估,效果自然不好,迷茫就产生了。
我在想,我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其实大学里,不要求门门成绩必须优秀,当然做好了更好,而是把“你是谁”想清楚。如果擅长学习,当学霸确实实至名归;如果具有领导才能,当会长、主席、班长确实当仁不让;如果有过人的经商头脑,那搞创业也未尝不可;如果你什么都不会,那先学一些你感兴趣,能够有把握的东西。班级、学校其实是个微缩版的社会,想在社会上生存,你确实得需要生存的资本,那个资本到最后,会影响你未来的走向。除非你有一个富爸爸,不需要你亲力亲为干事。其次,社会是个综合群体,不仅仅是考验你的智商,还有情商、逆商,学校也不例外。四年里,你的智商、情商、逆商都应当做到有提高,尤其是情商。你身边的人不再是为高考而拼命的单一高学生,才华横溢、谦谦君子、孤芳自赏、性格傲慢、桀骜不驯、乖张怪异、执着偏激、圆滑世故......什么样的人你都会碰到,你得学会怎么跟他们打交道,学一些值得你关注的东西,学会一些行事规矩,不要求精通,起码应该有个认识。第三,学会树立自己的人格。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成为这个霸、那个长的时候,先做好自己,为自己的人格打好模型。我的感悟是,争取当好一个随和的人,对自己要求高,对别人要求不要太高。对自己要求高,无论学业、行事、情商,任何一项提高,都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当拥有这些东西,有一天你会感激你自己;对别人要求不要太高,你之所以存在争议,一般不是人品出了问题,而是你想拿自己的个性左右对方的世界,除了原则问题,毕竟别人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下属、小弟,没有人有义务去忍受你的小脾气和个性。
还有很多感想,伴随走过了三个月。非常庆幸,蹉跎了三年加大半的时间后,在最后的三个月,老天终于关照了我一把,让我静下心来感悟一些东西,影响直到现在;看了一部电影,迅速定位好起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认真地去听了一些课,才发现学习原来那么有意思;刚好书店搬迁打折,一口气买了十几本书,钱花了,书没白买,让我在离开大学的日子,拥有了看书的欲望;开始静心关注一些人,移植他们身上的一些好习惯;开始和一些老师、同学谈心、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若干年后,当我再次陷入重围的时候,这些朋友合力把我拯救了出来。
回顾大学生涯,实在谈不上精彩,遗憾的东西多了些,“大学生”的角色一直没扮演好,想做的事情很多都没完成。有时在想,假如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自己就有了这些感悟,会不会遗憾就会少了点。但有时也在想,没有那三年半的经历,何来最后三个月的感悟。历史没有假设,命运给你安排的行程,自己是没法改变的。头三年半,实在拿不出太多的回忆,这点遗憾至今。唯有最后三个月,就像凤凰涅槃,在裂变中孕育着重生,自己真正的成长,是从那一刻才开始了。
[耕少2016-12-2写的文章,将于此文送给即将上大学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