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这句名言,充分阐释了每日读书对于他人生的重要性,读书习惯已融入生活的一日三餐,不,甚至比三餐还重要。
看到毛主席的读书习惯,就不难理解伟人的,为什么能够写出那么多惊天伟岸政治思想、雄伟动人绮丽的诗词了。每天大量的阅读成就他不朽的思想和文学高度。
我们阅读一本书,想要真正的掌握、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输出—写作。
而输出的方式有多种,如读书笔记、书评、拆书稿、听书稿、推广文案等。在写这些文章中,为了增加文章的深度或者吸引力,我们常常会引用一些金句。
而很多时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对金句的使用是不恰当的,或者引用的金句,根本就与自己文章的内容没什么关联,容易造成文章上下的断层,让人感觉逻辑很突兀。
记得我曾经写一篇关于快速阅读的书评,开头引用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开篇,想通过表达范仲淹小时候刻苦读书,阅读书籍多,学富五车,才能写出那么优秀的文章,引出他读书多的原因,必然是阅读速度很快。
老师说,衔接的不对,“引用金句”与“学富五车”,跟读书速度快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上下文逻辑断裂,接不通。
老师说金句一般都短小精悍,有时不容易理解。为防止前后链接不通,就是要引用金句后,再加以解释或写上自己的理解,搭上桥就通了。
今天阅读著名阅读推广人李炯炎的《学会阅读》讲述拆书稿章节,他提出来一个新观点,就是文章中的“引用金句”要慎重,能少用就少用。
这个观点跟我平时对金句的使用原则不同,我以前总以为,文章里金句引用的越多,越能彰显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阅读的书多。而今李老师的观点让我对金句有了一种新的审视角度、及运用新认知。
他提出这个观点有3个原因:
第一,引用的金句内容要和文章内容紧密相连。
如我上面讲的自己写书评时,引用的句子不贴切。反而造成上下文内容的逻辑不同,这样的引用还不如不用。
第二,文中大量引用金句不利于提升自己的价值。无非是抄写下了别人的东西,没有什么意义。偶尔精彩处引用一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有很多金句已被人用泛滥了,经常阅读的人,看到后引不起激情,没有共鸣,会直接跳过,影响读者阅读体验。
引用金句,要慎重、少用,对于初学阅读输出的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因为把握不好使用的位置、内容和数量,就会踩坑,起不到金句提升文章高度的作用,反而会成为画蛇添足,拉低自己文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