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惜取眼前人。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晴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对很寻常的农村夫妻,他们携手共度30年,直到四年前我父亲猝然离世。就像唐代女诗人李冶曾创作的六言诗《八至》中描述夫妻关系“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的那样,我的父母亲之间30年的婚姻是数千万计的普通夫妇生活的典型写照,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他们有爱有恨、时亲时疏,争吵中了解,风云后和解,相守后别离。
我的父母亲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当时还称得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据说是父亲先看上了肤白貌美的母亲,于是托了人上门提亲,外公认为这个小伙子很有上进心、踏实又聪明,觉得这位年轻人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可以托付一生的人。虽然母亲觉得这个男人个子低,离自己期待的那个人差别天大,心中不情愿,但还是乖乖服从了外公的安排,没多久就嫁给了这位外公极其满意的人。婚后,他们还是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日子的,柔情蜜意你侬我侬,那时候的母亲曾经恍惚觉得自己大抵是嫁对人了吧!
然而良辰常有,好景却不长。当最初的激情褪去,她失望极了:这个男人对家中事务奇懒无比,并且逐年能懒出新高度,用俗语中说的“油瓶倒了都不扶”来形容都显得程度略轻。父亲虽然对家中琐事不上心,但是他为了更好的把我们姐弟三人养大、供我们读书,他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如何勤快致富,比如大规模种菜、开养鸡场,并且把想法转化成行动,这在他同龄人、同种环境下是很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我相当佩服他的原因之一。只是,他作为行动的发起人,只负责指挥、管理,所有的落实都落在母亲柔弱的肩膀上。 她一个人要照顾越来越多的孩子(父亲坚持要生出儿子为止,我姐弟三人),还要兼顾种菜、养鸡大计,一个人的确吃不消,想尽各种办法,劝说父亲分担一些家务,但是就效果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
父亲不仅懒惰,还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体贴母亲。在我五六岁时起,我就心疼母亲的辛苦,经常在家扫地、从压水井里取水(年龄太小力气不够,只能分多次、每次少量取)、洗一些薄薄的衣服。即便年幼如我,都看懂母亲的辛苦、担忧她的身体,可我父亲只装作什么也看不见,心中只有他自己,还总是自以为对母亲很好。他在外玩了半天回家后,有时候吵嚷着“饿死了,饭咋还没做好,怎么这么笨”,有时候做的饭稍不合他意,他就会叨叨个不停,母亲很少回应。他完全不顾母亲在外忙了半天后,匆匆赶回家做饭的辛苦,不但不帮忙,反倒还给人添堵,并且特别爱挑吃饭的时间发脾气。有时候我们姐弟帮母亲解释,每次都会遭到父亲的训斥。
我记得小时候,母亲连大声说话都很少,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士。但是在婚姻家庭中,缺乏关爱和长期糟糕情绪的积累,使得母亲的性情慢慢的变了,她说话音量开始变大,俩人的争吵也逐渐增多,有时候几天一吵,有的时候一天几吵。吵架的理由可以是父亲怀疑母亲往娘家拿了一二百块钱,也可以是过年了母亲给我们姐弟每人买了一双单价不到十块钱的鞋被指责为乱花钱,还可以是家中的A没有放到应该放的位置。每次他们吵架的时候,我都害怕极了,怕他们会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去离婚,我在旁边不停的恳求父母亲别再吵了,可是没人听我的。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的是,在我读八年级那年的大年初一早上,父亲就因为一碗饺子的事情,又跟母亲大声吵了起来,还顺带把坐在厨房椅子上的我踹到了柴火堆里,一脚把我裤子口袋里的电子手表踢得七零八落。再后来我读高中的时候,他们的战争再次升级,有时候能从吵演变为打,打得家里鸡飞狗跳,三天两头闹离婚,我的心里一片兵荒马乱。我已经数不清高三高四那两年,因为伤心又无助,我流过多少公升的眼泪。于我而言,我知道父母亲吵架乃至打架,原因基本都在于父亲挑剔、情绪管理能力差,母亲在身体上心灵上都饱受煎熬。我跟父亲谈了几次,但他根本听不进去,我实在是无计可施。那时的我,知道父母在一起不开心,尽管我也想拥有完整的家,但我更想要健健康康的母亲,我实在忧虑长此以往,母亲的身体真要出问题了。所以,我跟母亲谈了,说如果她真的跟父亲过不下去的话,我支持她离婚。母亲尽管很痛恨目前的婚姻状态,但是深受农村传统封建思想影响的她,非常在意别人的言论的她,她给自己思想上的枷锁使得她完全下不定决心。
这时候,一件事的发生,使得我们也无暇考虑这件事:父亲生病了,一种很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刚开始表现并不明显,去了市里很多地方,医生没见过此类病症,给出了五花八门的判断,采取了形形色色的治疗,吃中药、西药、做药蒸、针灸,后来去了郑州、广州、武汉,钱花了一大堆,但无济于事,病情却越来越重。大概是父亲还不放心我们姐弟三人,因此求生意念比较强烈,在医院下了几道病危通知书后,他还是一次次战胜了死神,但病情仍然沉重。直到有一天消息传来,在北京有一家治疗此病很有效果的医院,问我们是否愿意尝试。后来,父亲就到那家医院接受治疗,病情居然真的逐步减轻了,用药三个月后,身体好了一小半。经过长达四年的治疗,父亲终于康复了。在他生病的这五年多里,母亲除了打理养鸡场之外,还要悉心照顾父亲,把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为父亲治病。经过这次事件,父亲看透了很多事,明白母亲对他的重要,开始懂得去关爱母亲,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亲感情好了许多,我经常看到母亲嘴角眉梢都是笑,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弟弟结婚生女,我和姐姐开始工作,眼见一切都上了良好的运转轨道,我们都看到了美好的生活在招手。
树欲静而风不止。突然有一天,父亲因村医误诊,耽误了治疗时机,因心脏病并发去世了。霎时间,我们的世界陷入了一片漆黑,特别是母亲,整个人像被抽走了灵魂一样。怀着巨大的悲恸,我们让父亲入土为安,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抚慰母亲,给她温暖和陪伴。但我还是知道,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在雷电轰鸣的天气,在别人家夫妻团聚的黄昏,孑然一身的她真正想念的人是父亲。但终究二人已经阴阳相隔,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不得再相见,唯留一声叹息。
这就是我父亲母亲互相陪伴的三十年,有最初的甜蜜,和相看两厌的憎恶,还有看过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后的相濡以沫。父亲如今在另一个世界,母亲怀着对父亲的思念,生活在这个他们恨过爱过的地方。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尽管故事并不起眼,但却提醒了我如何去爱、去珍惜,因为可能一不留神,你爱的人就会永远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