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会让你独立思考,是保持一定的思辨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发自内心流淌的文字无论怎样都行应及时记录否则慢慢就会习惯忽视心中细小的涟漪,渐渐失去了写作能力。
无意间想起自己大一的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原创。打开qq,按照时间筛选,翻看了我写的东西,最开始那一个月的文字能看出来透露着不自信,有些青涩。
那时是参加了一个一月活动,每天都需要发一个说说,内容不限,写的文字也是比较浅的,基本都是记录了一天中发生了啥事,有什么感想,但虽然青涩却很真诚。
后来停了一段时间,又重新写了,因为这次是自发写的,觉得之前的好习惯应该坚持,并且当做是激励自己了,也没有想那么多。放假了,没有那么多素材了,但还要输出,就必须输入,后来写的东西就不一样了,不再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多么感性抒情的语言,而是对一些事情的稍微深入的分析。
一些人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全部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几乎是经常听从自己理智的要求,顺应它,只是偶尔经过批评性的评论之后才遵从别人决定的事情,大一时候的我可能就是这样。
看到那时写的一个说说,发现大一时候的我还是有些批判性思维的,在人际方面的思考相对成熟。翻看说说内容的同时也看到之前的评论,原来16年的时候有朋友就建议我开公众号,每天更新一篇,这样记录了生活也方便后来查看。
那时候的我觉得开自己的公众号很高大上,没有去做,对于新鲜事情的接受能力不强,在现在看来,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没有这种思维模式:把自己的价值提炼(经验,教训,资产等) 然后传播出去,可以吸引大量人(不如你的人),以及贵人,看到你潜力的人。
其时当时也真的做到了,每条说说底下,都有很多人回复,能看到有朋友的认可,学姐学长的鼓励支持,很多不熟悉的人也因为我的文字而希望与我更进一步交往。
现在没有每天发一条条说说,而是写总结,主要是按照理性的逻辑去写的,存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久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原来缺少的是对灵感的记录,对内心声音的倾听。
我觉得,要把每天的总结看成一件很重大,有仪式感的事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拥有自己,跳出自己,对一天中存在的问题理性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在总结部分,还要记录内心流淌的一些文字,或者是将两者剥离开,换一种载体记录,写成随思录。不仅是对自己思考能力的锻炼,更主要的时将你的价值传播出去,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青睐,积累了很多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