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6日,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出席“未来进化”(XWorld)论坛,并发表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提到,未来算法可以决定一切,人类的决策权将逐步交到人工智能的手中,其中不仅包括世界问题的决定,甚至是人们私人生活中的决定,都会听从算法的建议。
例如,“我该不该嫁给他”。
他说,以往,我们会根据个人感受以及家人、朋友的意见来做决定,而未来20年或者30年后,我们可能就会去问亚马逊、百度、腾讯等——
基于对你所有事情的了解,它们可以告诉你,“有90%的可能性,你应该和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结婚。你今后不可能遇到比他/她更好的人了”。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真有那么一天,你会听从内心的声音,还是听从人工智能的声音?
很明显,这又是人性理智与情感的交锋,是“嫁给合适”还是“嫁给爱情”的对垒。
2
知乎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却爱自己的人会幸福吗?
有一个匿名用户就现身说法,给出了如下回答——
女孩子嫁人,一定要嫁给自己爱的,否则很痛苦。自己的亲身经历。
从前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委屈了自己,只要对方高兴就好,毕竟他爱我,我不能让他伤心。
渐渐发现其实他也不开心,真正的爱是装不出来的,他每天都问我,你爱我吗?我不想骗人骗自己,所以每次这个问题都逃避过去。
后来发现他其实能感觉到。
其实他也是很伤心的,爱着一个不爱他的人,没有内心的安全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就离开了。这都是后来分手他告诉我的。
我决定要走的那天,我做了饺子给他吃,等他吃完,我就告诉他了我的决定,他痛苦,但是终于释然,好像这五年的痛苦终于解脱了一搬。
我问他,以后你会找一个爱你的还是你爱的人?他痛苦地说,我要找一个爱我的,跟你在一起的这些年快乐却痛苦。
我知道他一定会改变主意的,下次会找一个他爱的,也爱他的。否则宁缺勿滥。
可见,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爱的那位”而放弃“应该爱的那位”,这样的固执和任性是有道理的。
因为没有爱的婚姻,很容易成为一个人萎靡甚至痛苦的牢笼。
3
《洛丽塔》里有句经典名言:“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穷困和爱。你越想隐瞒,越欲盖弥彰。”
所以,即使现在的人越来越现实,在爱的时候权衡的条件越来越多,如经济,如门第,如性格……等等,但是,当爱来了的时候,这都不是问题。
就如前段时间被刷屏的双宋联姻。
——宋仲基在遇到宋慧乔之前,对未来的结婚对象做了很多的预设,结果遇上了宋慧乔,这些预设就被抛诸脑后:她不符合他原本的预期,但她却是他真正的幸福。
因为荷尔蒙很调皮,连带着由它孵化出来的“爱”这个东西,也毫无道理可言。
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
——哪怕计算大数据告诉你,住在村东梧桐树下的小芳是与你最般配的佳偶,你也有可能爱上村北那个人人睥睨蔑视、避之唯恐不及的翠花,然后迫不及待地要和她洞房花烛。
——明知道对方是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浪子,你也会自我安慰,甚至有一种谜之自信,认定自己是那个足以改变对方的良人。你俩在一起就是天造地设。
否则,怎么会有非君不娶非君不嫁,以至飞蛾扑火,在感情的世界里不撞南墙心不死,甚至撞了南墙还原地卧倒继续潜伏,妄想有一日老天一不小心出个小错让你一朝得势西宫变东宫?
4
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因为爱情而走入婚姻,而只是因为或这或那的缘由,甚至是到了该娶娶该嫁嫁的时候,一同搭伙过日子的夫妻也是存在的,且不一定不幸福。
但我想,倘若可以选,谁都会选择那个既爱,又合适的。
在我看来,基于大数据的、算法的配对,实际已经应用在了很多婚配交友公司的配对软件上——我不知道成功率有多少,主动选择单身的又多少,但大量不想单身但不得不单身的人士足以证明,大数据、算法并不能解决恋爱/婚姻问题,它只是提高了相似的人遇见的概率而已。
至于机器说的“或许以后都不能遇到更好的TA”的结论就更不靠谱了:
——要知道,即使是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得出的结论,这数据也是会变的,谁知道还在不断加入数据库的人条件如何呢?
说白了,你今年22,你未来那个TA才刚出生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存在——不过是娶/嫁了一个比自己小了22岁的伴侣而已。
总而言之,最幸福的爱情,无疑是适时适地的遇见,彼此又门当户对,然后共谐连理:能嫁给爱情,又嫁给合适,但这样的福分,不是人人都有的。
有的恋人爱得水深火热,进入婚姻后日子一样过得“水深火热“。能说幸福吗?
有的恋人没有爱只有恩,成为夫妻后却能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能说不幸福吗?
——要知道,除了恋爱时的你侬我侬外,婚后一起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七大姑八大姨两家“群殴”,能否坚持几十年的生死相依,也是重要的检验标准。
我看啊,在爱情和合适之间,在理智和情感之间,如果有爱情/情感,当然要首选爱情/情感——毕竟人活一辈子,不用太为难自己。不随心,就会徒留几十年的追悔与遗憾,没必要。
如果没有爱情/情感,那就嫁给合适的。
总而言之,婚姻可以基于大数据,但如果有了爱/不爱做前提,这嫁不嫁就值得商榷了。
算法再牛逼,遇上了爱,遇上了人性,遇上了要基于人性的选择,它也无能为力——或者说它想越俎代庖也代庖不来。倘若能,那才是真正的细思极恐。
关于人工智能,库克的看法值得深思:
“我不担心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我更加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问题:摒弃同情心和价值观,并且不计后果。”
是否听从算法来选择“嫁不嫁”这个问题,其实也包含其中。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