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舍不得》,是台湾作家蒋勋先生的近作。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自序的内容,非常喜欢,就寻书细读。
对蒋勋先生的欣赏,源自听他《细说红楼》,有段时间,上下班途中随伴,听到会意处莞尔。睡前兼任催眠曲,梦中错过的章节,第二天再回放重听。
也许一些资深红学家会纠结于他对于整体把握不够严谨,诗词解读不够精准,可我等普通大众,还是欣喜于他的细说中别出心裁的角度。在他的解读中,贯通着个人游学中外的阅历,对于人物性格、行为分析中,更是显示出佛家悲天悯人的大爱。
这本《舍得 舍不得》,是蒋勋先生游历中外的散文集,分《回头》、《肉眼》、《无梦》三卷。从副标题“带着《金刚经》旅行”就可知,与佛学渊源颇深。
作者借自己在旅途的经历,结合自己读经的领悟,用多年浸润的佛学,诠释世间的一切。字里行间,充满睿智和豁达。
自序中,蒋先生自一学生印石作品,纠结于舍得舍不得:
许多东西舍不得,许多地方舍不得,许多时间舍不得,许多人舍不得。
。。。过了中年,读一读佛经,知道一切难舍,最终还是要舍得;即使多么舍不得,还是留不住,也一定要舍得。
无论甘心,或不甘心,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舍得。
虽然明知道最终都要学会舍得,真正做起来却是那么的不容易。舍不得的时候,一遍遍读《金刚经》,不是要读懂意思,只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陪伴自己度过“一切难舍”的舍得。蒋先生和书中的王玠一样,因为自己的舍不得,懂了一切众生的舍不得,
在第9面“舍得”那一小节里,蒋先生写自己多年前游黄山,得一歙砚,“我喜欢这样没有雕饰的砚,仿佛随时回到溪涧,还是一块石头,等待溪水回荡”。
喜欢歙砚不出奇,可把喜欢的缘由写得如此朴实动人,却是难得,文字和砚台一起返璞归真了。连喜欢这段文字的自己,读着这些句子,好像也可由了这样的喜欢,变成同样诗意的一个。
作者在南宋名画《潇湘卧游图卷》前徘徊流连,他一一看过,却又随看随忘,仿佛没有看过。站在画前,当年老师的叙述、许多看过的资料考证、精细的局部复制都忘了。
原来《潇湘卧游》可以好到忘记一切琐碎,不可考证,不可复制,就只有一卷,是要这样素面相见。
没有舍得,没有舍不得
大深情也。
原来在最深的情里,无所谓舍得舍不得了,满心满眼都是它的好。如此,而已。
书已经读过好久了,只整理出自序部分的思路。因是散文,作者思绪本就散碎,我这捡包谷的,又贪心,怕捡了这个丢了那个,只好慢慢收拾。夜了,待有空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