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小时的谈话时间真的很长,内容也很琐碎,我估计会花挺长的时间,分几段听完,然后再写笔记。
罗永浩在很多人印象中是一个老愤青的角色, 很多时候我也并不同意他的一些偏激观点,觉得他好傻逼,这种事有什么好争的? 但是鲁迅先生说: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
所以通常这种表面偏激的人在中国反而能经常把事儿办成,而那些办事有理有据的人,倒是啥事都办不成,这也算是一物降一物的物竞天择,也生动说明了当代中国的文明状况。
但是在长谈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时候罗永浩身上的一些标签,并不是他主动策划塑造,却是媒体或者是旁人帮他贴上去的。就像有句话说的:真实的你,别人眼中的你和你眼中的你,其实是3个完全不同的人。
比如说非常著名的台词:“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其实在老罗看来,这不过就是他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无意中说的一个口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图,没想到因为互联网录音的反复传播,这句拉仇恨,嘲讽属性超高的话反而就成了老罗的一个标签,刚开始的时候,罗永浩对这个标签其实有点反感,有些人一见面, 就会提起这句台词,弄的老罗自己也很尴尬,觉得别人都是在嘲讽他就是一个靠卖“情怀”骗钱的胖子。但是说的人多了以后,老罗自己的态度也在慢慢变化,从抗拒反感,到慢慢的接受,后来就真的成了自己的一个的标签,甚至有时候在发布会上也会重复这句口号来影响他人。所以,你在塑造自己的时候,你的身边的人也在塑造你。
从长谈中,也看的出老罗也并不是什么事都会去争一个是非黑白,这个看起来鲁莽的胖子其实比你我想象的有策略。
有些明显的误解,因为不重要,或者无法解释,或者会越描越黑,那就干脆不去解释。
和小格局的傻逼争辩,这种浪费时间精力又徒劳的事就最好别去做,除非你想把自己也拉LOW到这个层次。
古人早就说过: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偏见太深,你和他讲道理,白费口舌,甚至还有可能遭到嘲笑乃至痛骂,所以就连圣人也只能做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的渺小正是开始超越局限,走向伟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