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习“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我们要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在不久的将来,让他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送走了一届六年级学生,才接到一年级时,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这样的抱怨:“那些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上课根本不听讲,我讲我的,他们做他们的。”“他们很活跃,有兴趣时就不听指挥了,控制不住课堂了……”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加上年龄偏小,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原因,进入小学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学生上课时倾听的主要表现
(一)多数学生根本不倾听
当老师讲课或有同学在发言时,多数学生根本不注意倾听:有的孩子坐不住,腿脚不停地摇晃,一会儿爬到凳子上,一会儿又站起来,坐立不安;要不就和前后左右的孩子讲话、打闹,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手里还不断摆弄着铅笔、尺子等东西;有的孩子表现欲强,自我意识浓,只喜欢说而不喜欢听。这些行为对学生而言可能都是无意识的,但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时,往往会导致其不听老师讲课或者影响同学发言。
(二)部分学生似听非听
更有一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虽然“两手放平坐端正”,表现出很认真听的样子:不讲话,不转头,一直盯着老师或者是黑板看,其实却并没有专心听课,心早飞到外面去了,或者根本处于游离状态,出神发呆呢!当叫他们站起来发言时,他们会惊慌失措,不知从何谈起。这些都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反映了一年级的孩子没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准备每节课,使学生想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要让学生上课倾听不全在于学生,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认真倾听,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语言应该儿童化:说顺口溜、收集编写拼音儿歌、寓故事于学习中、拼音律动……给人亲切感,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学会自制PPT,动听的音乐,多彩的图片,再加上教师精彩的描述一定能深深吸引学生专心倾听。
(二)排除一切干扰,使学生静听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有待培养,所以老师要排除一切干扰,为学生学会倾听作准备。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心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学生如果不能做到心静似水,就不能真正倾听。如何使学生做到心静呢?下课后,教育孩子养成收拾好书桌的好习惯。因为,现在的多功能文具盒,形状各异的转笔刀等学习用具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摆放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具,才去户外活动。听到上课铃声响后,他们会迅速奔进教室,此时学生是心神不定的,我要求学生一边唱儿歌一边静息:“上课铃声响,赶快回座位,安静静息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把课上。”教师进教室后就随手关好门,这样切断了与外界干扰的渠道,收回孩子们的心。此时老师不要急,要等待一会儿,让学生完全定下神来再开始上课。
其次是教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的课上和他感兴趣的课上,才能做到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如果老师经常批评他或者过分严厉、凶狠,学生就会产生惧怕心理,对这些课就不感兴趣,课上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学习效果必定很差。因此,教师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聊天,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为学生的良好倾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教给倾听方法,使学生会听
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可孩子们对于“认真听”没有具体的概念,这就需要老师把听的要求说具体,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怎么去听,从而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听。
首先,细化听的要求。学生的倾听姿势需明确提出要求。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我还告诉学生: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而且要有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举手,经过允许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这样做到专心、耐心、虚心,才能养成用心倾听的习惯。
其次,以同学为榜样。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过不了几分钟就会开始疲劳,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听别人讲话。要善于抓典型,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课堂中,教师要经常以激励性、鼓动性的语言,让学生的心,跟着教师的话和同学的话而激荡。看到有人开小差了,我们可以说:“瞧,我们比比看,哪只小耳朵最灵啊!”看到表现特别棒的小朋友,就说:“瞧,某某小朋友能把别人说的话都记在心中,真是了不起!看看谁也能像他一样能干?”“这么一点小错误都被你听出来了,真是金耳朵呀!”低年级的孩子仿效意识强,往往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是一大片。学生有了比较、学习的对象,在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基础上,就能很快地学会倾听的本领。可见,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能让学生受益无穷。还可以对认真倾听的同学进行奖励,贴小红旗,打五角星,评选“记忆之星”“金耳朵”等。
(四)教师有意提示,使学生久听
一位智慧的老师上课时是不会轻易动怒的,而是学会和学生暗地里用心灵的交流方式来提示孩子。当老师发觉学生有不专注听讲行为的时候,以不停止课堂教学环节为前提的一种隐性暗示,让被暗示的学生能及时将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当中包括:①眼神暗示。这种暗示是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用到的,在某一个学生出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行为时,老师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提醒学生。②手势提示。手势提示学生重新专注于课堂听讲,比眼神暗示更为巧妙。如老师可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或者是检查课堂练习的时候有意地走到开小差的学生面前摸摸学生的头,让学生不好意思再继续下去。③运用一些常规口令,如老师说:“一、二、三。”学生回答:“请坐端。”老师说:“小眼睛。”学生答:“看黑板。”老师说:“小耳朵。”学生答:“听仔细。”老师说:“抬头。”学生答:“挺胸”……这些都是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课堂而又不会打乱课堂节奏的方法。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习“倾听”,学生才能拥有“倾听”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让我们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作者: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