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董尚元老师《我家还缺啥》有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就是“运用祖国语文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其中习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对习作教学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课程标准里,将一二年级的习作教学定位为“写话”,三至六年级定位为“习作”,既遵循了儿童智力发展规律,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阶梯性和知识循序渐进的规律。那么,作文教学怎么教才能有效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技能呢?董尚元老师设计的《我家还缺啥》可见一斑。
一、习作教学目标要明确。制定明确清晰、可操作性强的目标是一节课的首要任务,它解决了“教什么”的核心问题。如何制定习作目标呢?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单元导读、习作要求、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内容、制定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与纲领性文件,对语文教学起到指导与“风向标”的作用;统编教材的“双线目标”和单元导读,能明确清晰地指出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的“指南”;在单元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学”方法,习作教学是“用”方法,只有读写结合,才能在“学方法”与“用方法”的来回中,将阅读课中习得的习作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习作技能;而每一次的习作提示则给习作教学任务、要求、修改方法,是学生习作的“指南”。语文教师在制定合宜的习作教学目标时,除了心中有课程标准、脑中有单元目标与习作提示,还要眼中有学生,要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只有针对学生情况制定的目标才能将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针对性地进指导。《我家还缺啥》是董尚元老师自主开发的习作内容,对象是高段的学生,其三条教学目标分别为:“1.创设情景,引发学生交流动机,激发表达兴趣。2.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选取真实的习作素材。3.指导学生学会用具体事例说明理由,表达观点。”三条目标都对应了第三学段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着简单的记实作文……”等要求。其习作内容是针对当下学生不缺吃穿住行但缺少自由、缺少沟通等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知道习作是自我表达和自我沟通的方式。“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样就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二、习作教学指导要细
首先导入要新颖,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写作欲望。吴忠豪教授说,“作文是一种社会交流。作文教学不仅是一种书面表达练习,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沟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董老师以“邀请大家录制一期访谈节目,不仅可以和主持人姐姐聊聊,也可以和自己的家人一起探讨交流,让我们的生活更甜蜜、更幸福。”导入习作课,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厘清了习作和生活的关系,明确了习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参加访谈节目,更是为了与人交流,通过习作改进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在开课时便有了读者意识、交流驱动,激发了习作的欲望。
其次是作前指导要细致。要根据学情分解目标,步步“搭梯”,层层落实习作目标,让学生逐步提高,最终达成习作目标。《我家还缺啥》这篇习作,对于吃穿住行都不缺的学生来说,“写什么”是教学难点之一。如何打开学生思维,来确定写作内容呢?在教学中,当老师提出“咱们家里是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啥都不缺了呢?”有一个学生就说“我家啥也不缺”。在面对这样的“意外”时,董老师没有慌乱,二是抓住这个“意外”巧妙地引导“我想你们家物质上的东西应该都有,那是不是什么都不缺了呢?”一个“物质上的”点示,一下子打开学生的思维,缺少宽容、缺少时间、缺少缺少沟通、缺少快乐、缺少自由……学生的写作素材一下子丰富起来,让学生顿时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其三是指导要聚焦。作文,作为一种书面表达练习,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书面表达技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我家还缺啥”说清楚缺少的理由是本节习作课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教师细致具体地进行指导。在教学中,说“我家缺少时间”的学生选材独特,思路开阔,但是在交流时缺少具体事实,没能将理由说清楚。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是本节习作课要重点指导的内容。这时,董老师适时出示例文,给学生“搭梯”,让学生认识到“要把理由说清楚,还可以通过具体事情”这一方法。难得可贵的是,董老师并没有为了追求看似表面的参与面大的课堂效果让更多学生发言,而是聚焦在同一位学生身上进行深度指导。他请说“我家缺少时间”的学生继续发言,鼓励其他学生一起帮他寻找合适的素材。这样以以同一个学生为指导对象,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反复捶打,深入指导,让全体学生对深入理解把“理由说清楚”的写作方法。
其四是要给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光说不练等于零”,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理解了方法不等于“学会”,习作教学“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学生只有在习作中才能学会习作。在理解了写作方法后,董老师让学生“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注视一下刚才我们写在纸上的那个词,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回想起一件事情、一种情形或一个画面呢?让我们拿起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给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将理解到的方法运用在实际的写作实践当中。
最后是作后指导要有效。作后指导是在学生完成了习作后的写作指导,这样的指导更有针对性。作后指导,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对照要求自助修改习作,因为只有学会修改好作文才算是真正会写作文。如何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让作后指导更有效呢?董老师选择了一正一反两篇学生习作为例文进行修改方法的指导。通过比较,对照习作要求,让学生发现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将“用具体事情将理由说清楚”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一节课有没有效,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一节习作教学有没有效,就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不能写出来好作文来。反观整节课,“缺什么—缺少的理由—将理由说清楚—什么是具体事情—将具体事情写清楚”,主线清楚,重点突出,层层剥笋,删繁就简,环环相扣,反复捶打,让学生从不知道到知道“将理由说清楚”的写作方法,从理解写作方法到会用写作方法,从能写到会改,一步步将“我家还缺啥”理由写清楚写具体,既见证了董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和有效的习作指导,让学生在指导中习作技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又给语文老师提供了习作教学“怎么教”的优秀范例,让老师们在依葫芦画瓢的模仿过程中探索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形成自己的习作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