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使然,当我对某个事物产生依赖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停下来,站远一点,再考虑一下。
33天前,我是一个每天都必须在朋友圈po记录的人。自以为是一种日记形式,每天上传照片和心情。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不能控制地频繁地刷朋友圈和评论。无论是吃饭、看电视、逛街、运动都不能控制地要刷手机,起床第一件事是打开朋友圈,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上打开朋友圈,我完全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然后是朋友圈被大量广告霸占,谣言四起。被一部电视剧刷屏、被一则新闻洗脑。大量对我毫无意义的信息无孔不入地侵占我的大脑。难道,我们的世界真是如此狭小吗?为什么我要被迫地关心那些我不在意的明星是不是在恋爱,为什么我要被迫地接受那部言情电视剧的故事发展?我们的集体意识必须那么一致吗?每天吃什么对于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仿佛接收更多,却又更单一。于是,我决定给自己放一个假,精简公众号订阅、把朋友圈关闭。
33天过去,关闭朋友圈对我有什么影响?其实影响不大,世界还是一样, 我也还是一样。只上在习惯上有一些细微的:
1、使用印象笔记,把自己的心情记录下来。之前的记录习惯,转移到印象笔记上记录,读书心得也在摘抄在笔记里。发现写给自己看的日记,比po在朋友圈的记录更加深刻与真实。
2、与一些朋友联系更多。关闭朋友圈后,有一些朋友会主动联系我,关心我的近况。我也会把自己看到有趣的文章转给特定的朋友。因此,我与某些朋友的关系反而更加亲近。
3、感受当下。之前吃饭、看电影、旅行都觉必须在朋友圈发表,因此很多时候,我不是在享受美食,我也不是在享受风景,我只上在编辑朋友圈消息。现在,我更多地专注眼前美食,眼前的风景。没有地点打卡的强迫症,没有同步分享的干扰,更加投入当下,不需要赞,不需要在别人身上取得存在感。
发送朋友圈,以为这些是交流, 是分享。其实只上精神消耗,假装我们在交流,假彼此近在咫尺,假装大家都很忙。从而逃避自我,通过不断的信息交流来回避孤独。在公车上、电梯上、饭桌上,我们都不能忍受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必须通过手机,寻找陪伴与回应,因为我们害怕落单。落单后,我们如何自处?思考?观察?放空?你有否观察过自己的内心?停下来30分钟,放下手机,静静地坐着,你脑袋里会出现什么?也许,你会发现,你根本忍受不了。
关闭朋友圈的实验我会继续进行,直到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