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大基本心理需求,分别是自主、能力和归属感。《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的研究属于归属感的范畴,因为冲突源于人际关系。
本书作者,卡伦.霍妮,是与荣格、阿德勒、弗洛姆齐名的心理学大师。她是新佛洛依德学派的代表人物,批判性地发展了佛洛依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摒除了道德,更多地用本能来解释人的行为。而卡伦.霍妮更重视关系和道德对人的影响,她毫不隐瞒对“祖师爷”弗洛伊德观点的批判,这点让我深感佩服。为此她曾被纽约精神病研究所除名。
1.童年对心理疾病的影响
先简单一下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埋下心理疾病的种子。
在日后的人生阶段遭受类似的创伤,就爆发相应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从重到轻分为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
精神分析学派大致认为,
精神病是1岁以前的养育出现严重问题。
人格障碍是3岁前的养育出现严重问题。
神经症是6岁以前的养育出现问题导致。
真是应了那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这里引申出一个疑问:如果性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成年后的经历对性格是否还有意义?
卡伦.霍妮认为,如果在儿童时期形成了封闭刻板的思维模式,长大后很难改变。
如果在儿童时期形成开放进取的思维模式,那么TA有可能保持终生学习和成长。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
2.三种冲突类型:讨好、对抗、隔离
卡伦霍妮认为,我们内心的冲突有很多种,本质是来源于人际关系的冲突。
童年的养育环境使得孩子发展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形成了长期的性格倾向。
孩子有三种倾向:讨好他人,对抗他人,疏远他人。这三种倾向被称为基本心理冲突。
正常人都有这三种心理冲突,但终究还是能够在权衡利弊后作出选择。
而神经症患者面对冲突无法作出选择,因为患者长期地压抑自我感觉和需求,最终导致TA无法分辨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目前所有的一切选项都是TA不想要的。言不由衷,身不由己,内心的冲突让TA一边踩油门一边踩脚刹,带来严重内耗。
作者对三种人格的内心刻画之深刻与传神让我想起了托尔斯泰。假如卡伦.霍妮写小说,想必也是大师级人物。
下面简述三种人格的形成原因与特征。
1)讨好型人格源于孩子惧怕养育者而发展出来的生存策略。深层原因是害怕被抛弃,讨好型人格毕生在追求安全感。
讨好型人格特征包括:
①强迫性地盲目给予,讨好他人,并期待获得同等的回报。
②害怕起冲突,为避免冲突会很快放弃自身立场、压抑真实感受和需求,以他人为中心。
③用他人评价衡量自我价值。他人拒绝不是简单打击而是致命的摧毁,让自尊心直接归零。
④倾向把爱情看成是唯一救药,因为只有爱情满足其矛盾的需求。既能够讨好对方,也能够通过爱支配对方,不必再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攻击性。
我被讨好型人格的特征描述击中心坎。
想起初入职场时的小心谨慎,害怕起冲突、以和为贵、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多少次曾经为自己的软弱感到懊恼,多么希望自己变得更果断、更有力量。
感谢当初把我逼到墙角的同事,让我开始刻意修炼攻击性,这是转变的开始。修炼职场攻击性,非暴力沟通在大部分场合使用,攻击性在必要时展露。
2)对抗型人格认为人生就是弱肉强食的角斗场,人性本恶,他人即是地狱,强权即是公理,追求赢是唯一的生存手段。
对抗型人格的特征包括:
①强烈的攻击性。为了控制他人衍生出各种手段。
②冷酷无情。压抑自己的情感,掩饰自己的软肋。任何形式的同情都是对自己的出卖。
③没有过错感。不能接受输,拒不承认错误。
3)隔离型人格往往在讨好与对抗他人无果之后,对他人彻底绝望,选择自我封闭,借以逃避人际冲突。
隔离型人格的最大特征是“不参与”,不参与、不作为便不会犯错,不会带来冲突。具体表现为
①自我封闭。给自己设置一个结界,和任何人、任何事保持距离。反感一切义务和约束,任何与之相关的事情TA都会表现出极端敏感。
②自给自足。为了能够老死不相往来,TA必须掌握多项能力以自给自足。
③极度保护个人隐私。对独居生活抱有特别的优越感,要求特别对待。
3.神经症发展到后期产生虐待倾向
虐待倾向是神经症发展到晚期的表现。患者的虐待倾向源于对自我深深的绝望和自卑。虐待行为背后的动机:
1)因绝望产生报复和破坏倾向。对比自己好的人产生强烈的报复心。通过把他人拉下水,看到他人痛苦,患者会感到欣慰满足。你也不好,我们平等了。
2)因自卑通过损人产生优越感。患者对于自己的厌恶发展到了连自己都不能正视的地步。为了不自我攻击,TA把自卑外化,藐视他人。通过故意贬损他人、挫败他人来产生优越感、力量感和强大感,这是背后是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作祟。
3)因麻木而强烈渴望快感刺激。虐待狂患者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如行尸走肉,只能依靠猛烈的刺痛,才能确认自己还活着。
4)因绝望产生改造他人的倾向。对自身绝望后不留余力地改造他人,把内心理想化的形象要求投射到他人身上,并且常常打着爱的旗号。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梗,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中国式家长习惯按照自己理想形象来塑造孩子,不太过问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虐待的表现。
4.真正的出路只有一条,保护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能够觉知痛苦是一种珍贵的能力。烦恼即菩提,冲突和烦恼是智慧的开始。
长期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定会导致麻木不仁的可悲境地。没有真实的感受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选择。
归根结底,要解决内心的冲突只有一条出路:找回真我,发现自己的真是的感受和需求。
作者给出了四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是着眼与挖掘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第三步用价值观指导选择,选择更符合价值观的一方,舍弃另一方。
第四步对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即是自主。这是我的选择,无关他人。
最后总结
1.神经症源于童年被压抑的痛苦,爆发出来的症状千奇百怪,主要有三种类型冲突:讨好他人、对抗他人、疏远他人。
2.讨好型人格寻求安全感。强迫性付出讨好他人,习惯性压抑自己情感,避免冲突,用他人的评价来衡量自我价值。
3.攻击型人格追求胜利感。笃信弱肉强食,人性本恶,追求赢是唯一的生存手段。展现出强大的攻击性和冷酷无情。
4.隔离型人格追求独处感。把自己封锁在自我划定的结界内,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人和关系,对人际关系感到绝望。
5.神经症患者发展到晚期会产生虐待倾向,源于对自身的自卑和绝望,产生报复心理、打压他人、渴望改造他人。
6.长期忽略自己真实感受和需求必定会导致麻木不仁的可悲境地,真正的出路只有一条,保护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