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七夕
一直觉得那句话很有道理,大意是“一个女生,大学毕业后最好自己独自生活几年,再考虑走入恋爱或婚姻生活”。
待到自己真正毕业,感受到一个人待在一座陌生的城的那种荒凉和孤寂感,才真正醒悟到:孤独的生活,独立的成长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我们常常在其中迷失,不知奋斗的目标是什么,找不到精神的依靠,找不到坚持下去的意义。
有幸读到《孤独通行证》这本书,看到标题下那句“我们在热闹中失去的,必将在孤独中拥有”,很有感触。自认为,孤独是人生必经之路,独处、独立可能是我们一生要学习的课题。
《孤独通行证》这本书的作者亚瑟·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作者在本书中,将孤独者幽默地称为“孤独患者”,实为肯定了孤独的魔力,并为我们提供了3个通向美好孤独的秘密指南:认识孤独,接受孤独,与美好的事物为伍。
1.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听过青年作家刘同的那句“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我个人认为,孤独与迷茫没有明确的前后之分,孤独时也会迷茫,但孤独过后你必定会成长。所以说,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也许是的呢。
那些中学辍学外出打工的女生们,为什么20来岁时,便都愿意匆匆走入婚姻?因为刚出来打工可能就是以贴补家用为目标,可这种工作生活持续几年后便觉得太麻木和无趣了,找不到继续下去的意义!
好多读过大学的女生,也在毕业后被父母催促相亲结婚,或者自己觉得该早点找个人依靠和一起奋斗。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太难,扑面而来的孤独感,柴米油盐的琐碎,等等,让你不知奋斗的意义何在。
一个人的时候便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干什么、内心焦虑,然后悠悠地消耗了可贵的时间,自己也更加地迷茫,那么,便是你没能认识到孤独的本质,没有好好对待这份生命中的礼物了。
幸福不是轻易就可获取的东西。它只存在于我们自身,而不可能在别处找到。
我们活着,总要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多数存在于心灵的平和和自我满足中,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独处时光,并且享受这种孤独,在孤独中自我学习和成长,找到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进而真切地去感受和确认这种满足和幸福感。
2.快乐取决于我们自己
一个人的自身比他拥有的财富或别人对他的评价更能带来幸福。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案例,那些一夜中大奖变得富有的普通人,绝大部分拿了巨额奖金后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好好去花这笔钱。最终,他们并没有将钱用来学习或者投资,而变成真的有钱人。而是,以很快的速度去挥霍和浪费,重回穷人的行列,甚至比得大奖之前更穷!
不是自己奋斗带来的,本不属于自己的钱,带不来幸福和快乐,带来的只有短暂的奢靡和放纵。
快乐最终只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可能会因为别人说你丑说你胖,去健身去塑形,想要变得美。
但当你因为别人对你不好的评价,真的去坚持运动了一段时间,这时你可能并没有立马瘦下来,跟以前比也没有明显变美。但是,出汗的感觉那么美好,肌肉抖动的旋律也如此美妙,自己感觉人也变得轻柔,由内而外,一种健康的气息扑鼻而来。
这时候,你感受到快乐,睡眠质量也更高,精神面貌变好,心灵也美妙了起来!你更关注的是自己本身,别人的评价已经被抛之脑后,没那么重要。
自此,体会深刻:自身感受到的美好,才是快乐真正的源泉。
3.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学时朋友圈里有一句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的话“读书和旅行,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和旅行,是去体验和感悟别人眼中的世界,去获得一些平常生活中没有的经历。
可是,如果只读书而不思考,所学就会肤浅而不能生根,最后大部分被遗忘;旅行后你不加思索,你也只是幻想体验了别人的人生路,在假装精彩生活而已。
独立的思考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难能可贵,却不可或缺。
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当下的大环境,特定的背景,做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处事法则。
《孤独通行证》这本书中,提到我们要与一切美好的事物为伍时,讲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多读经典名著,这个我很赞同。
但是它说“坏书读得再少也嫌太多,好书读得再多仍嫌太少”,建议我们不读坏书,这一点我不太认同。
记得知乎里有一位知名博主说过,“没有哪一本书是非读不可的,除非它是教材,得应付考试”。
是的,我们阅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去选择合适的书。但是选书时,至少要看个序言或目录,翻开几页来,判断可读与否,不能全凭别人的意见吧。
而且,我认为书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正好遇见一本平凡之书,它陪伴和安慰了你,让你度过了艰难的岁月,那么,这本书至于你,也就不那么平凡了吧。
《孤独通行证》这本书,读前面时卡顿难理解,读到后面有些豁然开朗。如果你觉得需要,也建议你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