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曼
书籍类型:心理学
阅读目的:认识大脑思考方式,提升思考决策能力。
作者研究方法——闲谈
利用闲谈来发现和分析别人犯的错误比分析自己的错误更容易,也更有意思。对别有见地的闲谈有所期待是进行严厉的自我批评的强大动力,其作用比新年计划更大,更能提升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决策能力。
这是作者在开篇序言中提到的研究方法,我以为这本书既然以闲谈的方式来讨论问题,应该会很好理解。但是,我错了。在读了十分之一之后,我便因为绕来绕去的概念而不得不回到第一页重新阅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分析本书的内容,我采用了思维导图和读书笔记两种记录,一个倾向直观,一个可以深入分析。通过细致的阅读,我对这本书终于有了较为客观的理解。但就阅读方法而言,我只对文章的第一部分进行了精读,其他四个部分略读。
现就文章中最核心的部分做一个拆分解析。
直觉的成见
医生进行病理分析,凭着知识和经验为病人做出诊断;潇洒自信的演讲者更能够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哪怕还没有听其演讲;我们看到书桌上有一盏台灯;通过电话,我们甚至可以在对方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便知道对方的情绪是高兴还是难过……
以上这一切,都是凭借大脑收集的各种印象、直觉、决策等做出的判断,我们依靠直觉,解决了生活中一大部分的问题。
而往往,有时候直觉并不可靠。我们需要动脑思考,这种思考可以监视直觉反应。** 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就是作者提到的最核心的两个概念:快思考(系统1)和慢思考(系统2)**。
快思考和慢思考:
** 快思考包括直觉思维的不同方式,即: 专家式和启发式**,以及感觉、记忆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
** →专家式**:也可称为专业的直觉,又可分为专家们的直觉(A. B. C.)和普通人的直觉(D. E. F.)。
- ** 专家们的直觉**:
A. 消防员能够预知危险进而撤离;
B. 象棋大师无须细看便知道“白方三步之内将杀”的局面;
C. 医生只需一瞥便做出全面诊断。
这里面所谓的专家式的直觉,让人联想到** 安德森·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其中提到: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就需要和这个专业最杰出的人物学习,模仿他们之所以杰出的所有。换句话,也就是说,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大量的心理表征。这些被称为专家的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专业的训练。
- ** 普通人的直觉**:
D. 接电话听第一个词就能感知到对方是否生气;
E. 刚进家门就能发现自己是大家谈论的对象;
F. 对细微信号能做出迅速反应。
这种所谓的普通人的直觉并不普通,这些是我们与生俱来就能感知到的,是我们处理事情大部分依靠的经验来源,其作用不可忽视,它与以上专家们的直觉合起来被称为专业的直觉。是的,一个普通人,也拥有专业的直觉。
** →启发式:
当面对难题时,我们往往会对相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却忽略了自己已经置换了原始问题这个事实。这是直觉启发式的 核心观点**。
我们依靠这两种不同的直觉方式,连带着感觉和记忆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以此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这种思考方式被称为——** 快思考(系统1)**。
以下详细的例子,说明什么了是快思考(系统1)和慢思考(系统2)。
我们可以从图片的女人的脸上体会出愤怒,能看到头发的颜色,这些判断就是快思考(系统1)。
** 17×24=?**
一道数学题,我们在计算的过程中要进行刻意的思考,而人在思考的时候,瞳孔会放大。这种思考方式就是** 慢思考(系统2)**。
快思考和慢思考的特点?
快思考在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作“系统1”,慢思考被称为(系统2)。
- ** 快思考的特点:**
** 快思考(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己放松状态,不需要刻意地控制。
** 特点:不必刻意,无须努力。
** 缺点:**①系统错误,复杂问题简单化。②无法关闭。
- ** 慢思考的特点:**
** 慢思考(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它的运作有多种方式。
** 特点: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这时候瞳孔会放大,而瞳孔是大脑运转情况的灵敏指示器。
** 缺点:**过于专注,会忽略显而易见的事情,有时也会忽略自己屏蔽了的事实。
快思考和慢思考的关系:
** 1. 直觉的错觉——妥协。**
快思考(系统1)是慢思考(系统2)的基础,我们的大脑遇到问题的时候,会产生丰富的印象、意向、直觉、感觉,往往这些就够我们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而所有系统1(快思考)能解决的问题,系统2(慢思考)都在休息。只有两种情况,系统2会被激活:①遇到难题。②受到刺激。
这很背离我们的认知常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作者会更倾向于慢思考。因为慢思考更严谨且正确率更高。然而,经过很多的实验,我们发现了,直觉比我们想象中准确率更高,而慢思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勤快,系统2是能偷懒的时候就偷懒的,这是人性,很难改变。
面对快思考(系统1)特别容易产生的——直觉的错觉,有两个例子可以做出很好的说明。
缪勒-莱耶错觉图是有名的视觉错觉实验图。两条线,在视觉上,第二条要比第一条长。但实际上,两条线段是等长的。
面对直觉的错觉,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最好的方法出乎我们的意料,竟然是——妥协。
发现别人的错误更容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区别,常会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些错误。
** 2. 慢思考(系统2)相对于快思考(系统1),有着重要的才能:处理多重任务。**
- 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上需要付出努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 任何需要你同时记住许多想法的任务都是匆忙的。
- 慢思考最耗费脑力的思考形式就是那些催你思考的形式。
这时候,慢思考(系统2)处理多重任务的才能就更为重要了。
** 方法:**我们通常会分几个简单的步骤来执行任务,以避免大脑超负荷运行。
** 原则:最省力原则。**
这里,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或是记在纸上,而不是简单地堆积在工作记忆中。进而,逐渐靠近目标,这是** 最省力法则**。通过不断转换任务和提高大脑运转速度从本质上是不会让人感到快乐的。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人们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是最轻松的。
①一旦加速,思考能力会明显下降,那时,人更多的在对速度进行自我控制。
②一旦要求在散步的时候计算复杂的计算题,运动能力下降,当任务足够难的情况下,人们会迫使自己停下脚步,仔细思考。
这说明,人在思考和运动这两个方面不能够兼顾。
我们的大脑最喜欢** 一种无须努力的状态,即: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这种经验,人们可以在画画和摩托车比赛的时候感受到,米哈里把它称之为“最有体验”。在心理学中,这种状态被称为: 心流**。
大脑的工作形式
大脑的工作形式分为两种:** 自我控制和 认知努力**。
这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 ** 认知努力↑,自我控制↓**。
这种事情就比如:对震撼人心的电影抑制情感共鸣;对矛盾的事做出选择;和其他种族的人交流(这个人偏偏有种族偏见)。
我们为了提升自己,总要去做一些让我们感到困难且要压抑自我需求的事情。
** 学英语,我们要每天背枯燥的单词,做大量的阅读理解。
** 健身,我们需要整日重复不同的动作,把肌肉练到酸痛又酸痛。
** 写作,要阐述一个自己明了的问题,但又必须用更严谨的方式,我们需要写动脑思考,并把思考过程完美的体现出来才有益。
以上,是不同形式的 认知努力↑**。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 自己抑制↓**。我们为了提升认知(认知努力),就会进行更多的自我控制,这种行为会降低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为:
- 改变日常饮食;
- 疯狂购物,花很多钱;
- 反应过度,有挑衅的意味;
- 对有把握的任务,花费更少的时间。
这些活动,通常都对慢思考(系统2)有很高的要求,在活动的同时需要严格的自我控制,而这种思想斗争和抑制自身倾向需求被称为** 自我损耗**,这种自我损耗通常很枯燥。
- ** 自我控制↑,认知努力动力↓。**
与认知负担不同,自我损耗至少会令人丧失一部分动力,在一项任务中控制自我后,在另一项任务中就感受不到自己在努力,但** 只要你真的想做就一定能够做到**。
** 强大抑制自我损耗的动力是关键。**
快思考,慢思考的不同偏好者
** 偏好快思考者**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时无刻的进行着快思考(系统1),但遇到难题偏好跟着直觉走的人,更容易受快思考(系统1)的暗示,这种人慢思考(系统2)的检测能力弱。即——独立思考能力弱,易感情用事。** 偏好慢思考者**
** 这一种人,虽然面对问题的时候,脑中也会有非常多的直觉判断,却能够冷静下来。聪明的人更擅长独立思考,而非依靠直觉。且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尽量地避免自我损耗,常以一种心流的状态工作。自我控制能力也更强,并且更勤奋。**
基于大脑强大的联想能力,快思考(系统1)在我们做出判断的时候,往往影响力过于强大,而常常被我们忽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直觉判断的同时,通过学习他们的前车之鉴,引以为戒,更警惕那些直觉的失误,使自己更为理性。
这是每一个热爱学习,并且有所追求的人所必须面对的事实。直觉可贵且非常必要,然而慢思考的意义更为重要。
** 你若想有所成就,就要在提升联想能力、充分利用快思考的同时,提高慢思考的警惕性和运作速度。这是通过刻意练习可以逐步提高的。**
丹尼尔·卡尼曼对思考的快与慢,从心理学上做了阐述,旨在帮助人们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在自己奋斗的路上,学会警惕那些直觉的成见,能更理性地分析问题,成为一个更棒的思考者。
收获: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有想过,思考方式还能对人有如此大的影响。原来,一直以来的好运,很有可能是来源于思维的直觉性,这种充满偶然性的成功,总是无法解释,正是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快思考的伟大。
我们并不总是会一帆风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找其他的原因,而很少认为自己的思维存在偏见。当我们的偏见进入头脑中,以此为基础进行更为深入的慢思考,那结果一定会偏离正确答案越来越远。
我们在反思问题的同时,从没有向源头望一望。总是相信眼见为实,但我们的眼睛总在欺骗我们。这时候,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直觉的答案进行监测,聪明的人不是没有知觉,而是在怀疑的时候,通过这一步而修正了自己的答案。
无论是健身、写作、还是学习某种技能,我们都要尽力地避免** 自我损耗**。
每逢年初,大家都会制定新年计划。在计划还只是存在于设想中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要实现如此严苛的计划也是相当的困难。怎样完成计划,这是我们在做了计划之后,每天都会想到的问题。扪心自问之余,欣喜陶醉之余,往往我们在内心深处存在着对自我的否定。你若真的特别想做的事情,也就不必计划了。那些玩乐的事儿,你不计划的时候,脑子里还整日想着。做那些事情的时候,简直是轻而易举。
但是,你做了计划之后,就要管束自己了。至于结果如何,就只能听从天命了。
若你执意而为,去做计划表中那些并不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严重的自我损耗。
这时候,如何面对“自我损耗”成了关键。
若能积极的调整心态,把不喜欢、勉强的态度调整为积极乐观的喜爱,那丢失的能量就会转变回来。
若是继续强硬的坚持,你会发现,时间越久,你越懈怠。对那些厌恶的事情更加厌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聪明的你,无论想做什么,都就要先从控制自己的思考开始。
选择了一个健康的思考方式,积极地调整心态,用心的完成所做的事情,那些闹心的事儿才会越来越少。
愿与你共勉!
其他文章:
66天,10万字,我收获了什么?
胖,是因为你长久以来都以一个胖子的生活方式在生活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