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读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青春咖啡馆》,读了两遍,说实话,明显感觉没有读透,还需要有时间结合作者其他作品细细研读,这里只是写我读了两遍之后的一些笔记和感想。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在1996年获得诺贝尔奖,《青春咖啡馆》是在2007年出版,在他62岁的时候,创下了两周销售10万册的记录。法国《读书》杂志对《青春咖啡馆》的评价:“是一部描写神奇巴黎和迷失主题的富有魔力的书,是镶嵌在莫迪亚诺无与伦比、丰碑式的全部作品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
《青春咖啡馆》总共有132页,对于一般的图书来说,不长,很容易看完。之所有说我没有看的太透,一是因为作品的历史背景,我不熟悉,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巴黎;都知道文学作品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作者的经历和社会背景对作品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帕特里克特别喜欢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到他写的作品中。二是因为,里面大量地名,每一章的描述至少出现3个地名,地域有一定的代表含义,就像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一样,电视剧《双城生活》如果换做是任何其他两座城市就不成立;提到的地名在法国代表的含义,我对背景不是很了解,这也是一个阻碍因素。
《青春咖啡馆》讲述了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一家叫孔岱的咖啡馆,那里聚集了一群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但是有一天,一位叫露姬的年轻女孩失踪了,围绕她的失踪,在咖啡馆里的人的不同描述。书中先后出现4位描述者,都是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进行叙述。
第一位是在巴黎高等矿业学校读书的大学生,由他开始交代露姬的出场:一开始并不引人注意,直到后来咖啡馆里的人给她取了名字,才开始出现在一位人称“船长”的记录着的笔记里。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十分隐晦,文中没有说明。由他之口说出,露姬是一位拥有神奇魅力的女子:“上身挺得笔直,动作慢条斯理,嘴角上挂着一丝几乎察觉不到的微笑”,因为她的存在,“才使得那家咖啡馆和哪里的人都显得那么另类,仿佛是她用自己的芬芳把他们浸透了”。
第二位描述着,是露姬的丈夫请的侦探盖世里。他是雅克琳娜(露姬本名)的丈夫请的侦探,在不断的寻找线索、推理的过程中,发现雅克琳娜就是露姬,在了解到雅克琳娜的经历之后被打动,遂放弃侦查。
第三位描述着是露姬(雅克琳娜)本人,讲述了她自己的童年,她的不断的离家出走,也为她离开丈夫,离家出走做了解释:“每次我和什么人断绝往来,我都感觉到一种沉醉”。
第四位描述者是露姬的情人罗兰,他的叙述占了两个章节,讲述了他跟露姬之间的爱情,这一部分讲到了比较多的法国的地区,文化背景,所以没有读的透。但明显感受到,露姬对罗兰比对丈夫有更多的柔情,更多的感情在里面。在露姬跳窗自杀之后,罗兰仍有一段时间重走他跟露姬经常走的路,还会听到露姬的声音。
“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吗?”,简单的一句话,是人一生的追求。主人公露姬尝试过各种方法,离家出走,吸食一种“雪”的东西,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找一个心灵相通的人恋爱,找一个比自己大很多但很会照顾人的丈夫结婚等等,可是最终还是跳窗自杀的悲剧。苦苦追寻却有悲惨的结局,反而思考越简单的人生活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