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我一无所有,只有写日记一种方式,我想我也会有办法生存。
昨天老师讲的课,认真做了笔记。找出自己写作困难的原因,首先,基础太差。从上学就巨讨厌语文,自己平时又不留心观察,有时候也有一些感触和想法但没能及时记录下来,转眼就忘,再就词汇太少。找到原因就不怕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从开始搜集素材做起,用心观察,只要善于发展,善于观察,就不愁饿着。
最近一直接受治疗,每天治疗这三个小时,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先不说治疗时的压力和身体的疼痛,就临床的病友那唠叨,一般人真是受不了。
刚认识那几天,听她唠叨,感觉不接她话挺尴尬,也偶尔跟她聊上一句两句,一般她说十句我也就接一句。后来不敢接话了,发现她没完没了,你搭理俺也好,不搭理俺也行,她不在乎,也不需要听众,她就自顾自地唠叨,天南海北地,从孩子到婆婆,从老公到亲亲,从大家到小家,没有不知道地。但人倒是不错,很热心。
因为她跟大夫是邻居,所以大夫虽然也烦,倒也不太好意思说,偶尔会婉转提示她,少聊天有的病人需要安静,她也明白,但不到五分钟,话匣子就又打开了,后来大夫给她取绰号_五百只鸭子。
我还有点佩服她,总能找着话题。
今天调整心态,闭着眼睛索性听她叨叨。慢慢地,发现她说话还满有逻辑地。
先是说她自己:我笨手笨脚,针线活啥也不会,缝个扣子都歪歪扭扭。我三姨就特别巧,没读过一天书,大字不识一个,衣服是能裁会缝,年轻时开裁房店,过大年都是赶大集下乡收活,不管大人孩子老人还是年轻的小媳妇大姑娘,只要你说出样子她就没有做不出来的,那衣服样子针尖没有不夸的。从收活发活量尺寸都是她自己的活事,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就靠脑子记住的。干了几十年从没出过差错,。如今六十多岁,眼不花,耳朵灵。还在家给人家加工寿衣。
我三姨像我姥爷,我姥爷十几岁就闯关东,在那也是开裁房店。专门给人家加工皮活,十里八村小有名气,来来加工衣服的人,只要你往那一站他就知道尺寸,从不用量。有一年一个山里人拿来一个火狐狸皮,让我姥爷加工帽子。帽子一共做了两顶,一顶山里人拿走了,那一顶就给我姥爷顶工钱。
后来姥爷带着这顶帽子去哈尔滨,好多人围观想要,吓得我姥爷再也不敢带着出门了,再后来我姥爷把这顶帽子送给我爸爸了,前些年我爸爸又把它送给了我,所以这顶火狐狸帽子现在在我家………
我像我妈,还有我小姨。我妈就啥也不会,活着我姥爷,我们一家大小衣服都是我姥爷做。后来我姥爷没了就是我三姨做,等我三姨年龄稍大点,俺们弟妹几个就买着穿。所以俺妈一辈子不会做,也真有这福气…………
哈哈,第一次发现跟她一起治疗,也不算是煎熬,还有素材了!
人就是这样,当你换位思考时,原本那些困扰你的问题都不算事。就比如拍照,一朵小花,你平视感觉不到它的特别,但如果换个位子,你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