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和物理学家打个赌,说他有个办法,一定会让物理学家不久就养活上一只鸟。物理学家不信,于是他们就开始打赌。心理学家给物理学家送了一个很漂亮的鸟笼,让他挂 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从那天开始,凡是到物理学家里的访客,在看到空鸟笼后,总会关切地问他,鸟到哪去了。物理学家一次次地解释,久而久之,终于不厌其烦,只好买了一只鸟。他被鸟笼完完全全地控制住了,陷入了被别人操控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无意识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况,就是鸟笼效应的体现。
我们可以从故事中总结出来以下两点:
一、一般人都会把鸟笼和鸟联系在一起,因此,一个鸟笼不会平白无故地空着——除非笼里的鸟儿死了或飞走了。
二、众人的说辞会产生压力和心理暗示,这种压力可以改变当事人的行为。
生活中也常常能见到鸟笼效应。比如,偶然的几次机会朋友送了你一些名贵的茶叶,(价值好几千块一斤)你潜意识中会认为“名贵的茶叶一定要用名贵的茶具才能沏出最完美的茶汤”,因此你入手了一套名贵的紫砂茶具,即使这套茶具用了一两次后就被束之高阁。人的潜意识里有一个配套意识,总寻思着这样的物品该匹配什么样的物品才是绝配,否则 就是不完美。
再比如,,一对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的情侣,因为没有房子而将婚期不断推延——因为在众多亲朋眼中,婚姻和房子是绑定在一起的,即使双方都明白房子不应成为婚姻的阻碍,房子跟婚姻幸福并没有必要联系--依然摆脱不了这种捆绑。
我自己也曾遇到鸟笼效应。家里的皮革沙发有点旧了,想换一张,但一想到只换一张红木沙发,其它家具跟它不搭啊,于是我只能等其它家具一起换,而一起换我又没有那么多资金,于是整个计划只有搁浅,要等待钱积累够了一次性会部把家具换完。于是,两年了,我也没有换成。
当然,鸟笼效应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一本打开的书要比一本合上的书更有让人想读的欲望。在平时,如果有一本书是自己很想看的,那就把它放在书房里显眼的位置,并打开它。这样,你一坐下去,就会自动看两眼,可别小看这一步,这一步的顺利启动,会为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安静阅读立下汗马功劳。
在自己遇到鸟笼效应的时候,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处于鸟笼效应(配套效应)中,从而让自己更理性地做出决策。减少被操控的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