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红霞
新年尚未走远,“冠寇”到处流窜。随之,我供职的邯山区教体局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开展防疫帮扶工作。于是,我放下笔杆子,秒变“门神”。
“门神”的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责任心必不可少。因此,我很快便进入了工作状态。出门或进门的居民,让其出示出入证或复工证明,测温、填写、开门。刚开始时,居民们似乎还不习惯,待拦住索要,才一拍脑袋:“哟,忘了带。”时间长了,再出门时,看到我俩,就会自动出示;有的,想省个懒劲儿,待问起,才会慢条斯理地从包里掏出来。
上班族多集中于早8点出门,我提醒他们拉开距离,提前出示单位证明。有的主动配合,有的则“不怀好意”地哂笑:“我让你看过多少遍了。”咳,谁让咱是“门神”呢!
买菜的,上班的,挨个儿测温、登记,有时也会遭遇尴尬。我是天生的“脸盲”,不熟悉的人,转身再见,已成陌路。那位长着一副笑眯眯小眼睛的中年男,进门时,被我索要证件,抑或是腾不出手来掏出证件,他极力解释:“我不是出去时让你看出入证了吗?”可他们忽视了他们面对的是我们两个人,而我俩面对的是整个小区近三百户人家。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放下手中的东西,出示了证件,小眼睛里依然满含笑意。
疫情防控,谨守“内防输入,外防扩散”的原则。小区的一个居民,非要把从外面过来的两位朋友带进小区,说是有事商量,被我们严词拒绝,他们也只好去外面“会晤”了。住在小区的一位老人,带从曲周过来的儿子进小区,被我们拦住,儿子知趣地到停在外面的车里歇息去了。
排查外地归来人员,是重点工作,以保证本小区不会有输入隐患。在一次常规检查时,一位60 多岁的男子拿不出任何证件,并自诉因照顾在附近医院住院的家人,未顾上办任何证件。这类人员,除了关怀,还要指导。我们向物业了解了该男子的情况,并立刻把这件事向社区进行了汇报,还嘱咐男子,一定要跟社区沟通,办理相关证件。怕电话沟通不畅,我们又把前因后果,形成文字材料交于社区,请他们解决。
某日,一辆汽车停在小区门口。查验证件,原来是一家四口从市区周边某县驾车回来,而在这个县域内,刚刚出现了一例确诊患者。这实在不能大意。他们虽有健康证明,按规定也必须上报社区,居家隔离14天。我们即刻按照流程,对其进行了规范隔离,并叮嘱他们有什么困难可以拨打电话。
程序化工作,腿勤口勤手勤,应付下来没有问题。如厕,实是不便。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东部,如若不是路边指示牌上的文字,我们哪里知道“庞村”在哪儿啊。距离我们卡口最近的一个公厕就在庞村便民市场附近。从早七点离家,到下午四点到家,吃喝拉撒全在岗上了。
“疫”无情,人有爱。“上班去呀?”“回来了?”“您什么情况?”一段时间下来,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我,竟也和居民们熟络起来,仿佛我一直以来就是他们的邻居。那个在超市上班的大姐路过门口时,都会亲切地和我们招呼一声,那个衣着讲究的华白头发的大哥,走到我们跟前时,眼睛弯成弧形,每次不忘送上一句:辛苦了!
那天午饭时间,阳光充足,暖暖的,已经有春天的味道了。我吃完泡面,坐在门口,有了倦意。这时,进出的居民并不多。我未注意到有人从我的身后走来,她似乎叫我了,直到走到我的面前,我才听到了她补充的那句话:“欸,门神,吃块儿蛋糕吧!”我哑然失笑。可不,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下沉”社区,为居民把好安全防控关,可不就是个“门神”吗?
那天,中午的卡口,人少了很多,正在稍事休息的我,看到一位老者走来。他像个忸怩的孩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我们,说是他写的。我接过,认真读了起来。这是一首题目为《向抗“疫”勇士们致敬》的诗歌。“你看,这几句是写给你们的。”老者指着其中的几行汉字说。“地方干群战一线/昼夜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个别人糊涂啊/还让他们为难不听阻劝/受伤的心没有怨言/牢记使命在心间”之后,老者又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了一声:“你们辛苦了!”
未曾料到,在庚子春,我竟当了一回“门神”。这“门神”把住的是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把住的是祖国的和谐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