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的事件,我就不详细赘述了。
最新的消息是陈世峰承认杀人,却说19.5厘米的刀是江歌的,但目前刀上的指纹只有陈一个人的,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对于刀是谁的这件事其实很重要,如果刀是江歌的,陈就属于临时起意杀人,可能会被判15年,而如果是陈的,就属于预谋杀人,可能就会被判20年。
简单介绍完案件的最新进展,今天不说陈,因为事实已经摆到那里,恶人自有法律收,关于法律的判决我们不能左右,虽然我们觉得杀人凶手应该以命偿还。
但处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那个地带的人心,谁来判定?
事件至今,人们对刘鑫的谩骂已经成为了茶余饭后的一种习惯性语言。也许一开始大家并没有对刘鑫有多愤恨,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人们都会习惯性的躲避,而不是冲出去。
但真正加剧人们内心愤怒的是刘鑫的父母不仅没有告诉女儿勇于面对事情的态度,反而用难听肮脏的字眼侮辱谩骂江歌的母亲。
如果说护子心切是每对父母的本能反应,那恶毒的言语就是他们本性的暴露。
其实从刘鑫事后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教育有多么重要了,从前我们总听广告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时期,大人做什么,小孩子就会模仿做什么,因为在没有完全形成认知的情况下,孩子只能跟着父母去做。
慢慢长大,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意识思想与判断力时,偶尔会和父母对着干,但事实证明这也是与父母的行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
记得早之前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地铁站内,一个30多岁的母亲带着六七岁孩子等地铁,旁边一个女孩子在吃鸡排,于是小孩子问女孩要吃的,女孩没有理会,地铁进站的时候,熊孩子突然冲到女孩身后推了她一掌,女孩差点摔下站台,幸好旁边一起等地铁的人反应及时把她拉回来了。熊孩子的母亲看到后马上拉着孩子挤上车走掉了,连句对不起都没有。如果不是旁人及时拉住女孩,后果不堪设想。
一条生命差点因为熊孩子的手就此陨落,家长却无任何反应,不敢想象这个孩子长大还会做出什么事情。
2
还有前不久的一个视频,里面两个幼儿园的妈妈陪着孩子玩耍,结果一个小女孩不小心碰哭了另一个,当时被碰哭孩子的母亲翻过来就是一巴掌打在了那个小女孩身上,那个妈妈连赔不是,另一方却还是不依不饶,就连被碰哭的小女孩也反过来用手戳另一个女孩,在那个小女孩意识里也许已经形成“我是公主,谁都不能对我不好”的理念。
本是小朋友间无心的互相打闹,却让人看到了两个家庭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单单表现在平时的说话中,包括性格,以及三观都在潜移默化的刻录在孩子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脾气暴躁,父母至少有一方也是这样的性格,而父母都属于温和的性格,孩子也不会急躁到哪里去。一些小的细节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物质金钱观念、做事的态度、待人接物的把握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其实,江歌事件出来后,很多父母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于是对自己的孩子说“对于刘鑫这样的人,你不能善良”可谁又知道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刘鑫”,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误去左右自己的人性呢,那你又和刘鑫有什么区别?
相比来说,我更喜欢另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说的话:“你可以继续选择善良,但前提是要懂得保护自己,如果你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确保,那我宁愿你不善良”。
父母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被孩子记住一生,甚至成为以后做事决策的一个判断。正如刘鑫事后300天的逃避,暂且理解为她自己的害怕与懦弱甚至自私,但在这300天里,作为刘鑫的父母不但没有为她指引一条对的路,反而纵容她甚至做出更恶劣的事情。不敢想象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可以优秀到哪里?
人总说,别再相安无事的时候去评判一个人,而是要看出了事之后他的态度与做法,很多妹子会把这条列为评判男友的标准,其实爱情与友情都一样。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是有些人会努力的用善良与宽容磨平自私的棱角,有些人会把棱角作为武器伤害别人。
我很庆幸这次的事件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与观点出来,不管是已为人母人父的我们,还是即将成为父母的我们,都应在教育子女之前,先审视自己,育人先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