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赋予了汉语的奇妙无穷,双关、映射、隐晦、暗喻等等修辞手法,令人目不暇接,用得好是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则是画蛇添足。汉语在国际上公认的难学,大概是最难懂的语言了,除了方块字书写系统让人头痛外,字词、语句、意境等也够喝一壶的,如果再掺杂点文言文,学汉语的老外自杀的心都有了,不是勇敢加铁杆汉语迷的话,还真没人有足够的勇气涉足汉语的领域,那简直是在自虐。
国人的爆粗口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的直白,让人汗颜,家族的女性成员均被提及,杀伤力极大。有的隐晦,令人费解,要在脑中绕好多弯弯才明白,等当事人理出头绪时,爆粗口者已经走远,纵然气愤填膺也无可奈何。有的言辞华丽,听起来不啻为一种享受,只不过这样的享受代价太高,牺牲了尊严,不可取。有的言语粗鄙,仿佛攒够了一生的口臭释放出来,损毁了表面光鲜的形象。
“滚”这儿字,褒义?贬义?还是兼而有之?一般来讲,用到“滚”字的场合少之又少,我么宁可相信这个字的贬义面多一点,是理所当然的爆粗库,毕竟对人来说,滚则意味着非正常的姿态,蜷缩成皮球一样的来回移动,有伤大雅,面子也过不去。每当说到这个字,当事人会觉得很爽、很有派、很有大哥的威风,能让另外一个人在面前滚,就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毋庸置疑的强硬,拿视万物为蝼蚁的高姿态蔑视你所发号施令的人,他在你面前就是不名一文,可以随意践踏,可着劲儿的羞辱。是的,是“羞辱”。
但“滚”的含义绝对不止这些,语言是可以反着用的,纵使是贬义的意思也能表达出褒义的味道来的。比如无所不能的娱乐圈,是创造一切不可能的源泉,是频繁碰触公众底线的主阵地,曾经因为某某某长期脱离圈子而心生怀念,遂有了“某某某,快滚回娱乐圈”的免费广告,这句话中就使用了“滚”这个我们认为不太礼貌的字,而恰恰是这个“滚”字,将这句话点了睛,赋予了灵魂,这句话也就活了,也火了。大家并没有因为“滚”产生对某人的嫌隙和不爱,正相反,这个字生动地表达了众多“某迷”们最原始、朴素的热爱,以及想念、渴望的急切。滚,竟然可以产生如此这般的魅力,同样的字、同样的写法、同样的读音,放在不同的意境里竟由土鳖蜕变成高大上的“鳖精”了,真是匪夷所思。
所以,要想学好中文、用好中文实在是件很辛苦的事儿,不但要学会写,还要学会读,然后学会将形形色色的方块字拼凑起来一句话、一个段落、一篇文章,等做好了文章,发现头发掉了几十根,又伤心又伤脑的,就要伤不起了。但再苦再累,生活还得继续,文章更要做好,我们也就不得不下更大的功夫遣词造句,弄清楚每个字每个词的含义。
我对“滚”这个字产生恶感要从读初三说起。
在进入初三之前,我一直顺风顺水、要啥有啥的,班主任待我如宝,同年级的学友看我如山,学习成绩好会让人产生盲目的崇拜,那时的内心一阵阵的暗爽,被人关注的滋味真是太好了。初三伊始,我的梦魇开始了。原本作为尖子生的我一下子沉入初三复读生的泥沼里,挣扎了一阵也没能冒出头来,实在是没有办法的,那时的大学还没有扩招,中专受到众多成绩好的学生的热捧,因为学制短、就业快,关键是因为就业有保证,毕业之后百分之百的商品粮,那是莘莘学子的梦想。有执着的同学誓把初三的教室坐穿,不考入中专誓不罢休,一年复一年的复读重考,考不上继续复读,这个龙门搞得有点大。我有幸和一名复读了八年初三的学姐同班共读过,顿时感觉整个世界观被颠覆了。八年!我们顽强的中国人民用了八年时间把凶狠残暴的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学姐读了八年的初三、初三、初三,最后还是没考上梦寐以求的中专,就此遗憾的辍学回家结婚生孩子去了,多么的悲壮啊,很佩服她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为当时的教育制度悲哀,教育并没有起到教书育人、催人奋进的作用,相反却催生了令社会震颤的复读。
我被复读生打败了。
初生牛犊的我毕竟比不过已经把同样的课程反复学习了好几年的学姐学哥们,我的光华顿时暗淡下来。当时班级是按照考试成绩排座位的,成绩好的坐前面,成绩差的、没有希望升学的坐后面,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时代,这样的座次安排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我被班主任老师无情地塞进了倒数第三排的一张课桌,同桌的还有另外2名同学,应该坐2人的课桌却安排了3个人,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状况,根本无法端坐着写字,腿脚也必须犬牙参互,互相纠缠。
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很特别,他只保证前五排学生的正常学习环境和秩序,后排的众人则不在保障范围内,可以自生自灭,但有一个苛刻的条件,就是不能干扰前排优秀同学的学习。班主任老师肯定是谍战片看多了,为了严肃晚自习纪律,会偷摸的猫在教室外,透过后排窗户监督坐在后面的后进学生,如果发现有调皮捣蛋的,立马揪出害群之马驱逐出去。我自视为一贯优秀、一贯听话的“五好”学生,从未想过自己会触犯纪律,但同桌的一位同学大概是多动症,总喜欢搞出点事儿来,瘦瘦的白白的,看起来挺文静,其实一肚子的馊主意。我正在晚自习的大好时光里埋头苦读,梦想着努把力将自己处于地煞的座次提升到天罡去,那位仁兄却在桌子底下搞小动作,纠缠在一起的六条腿更加的纠结,影响了我的学习干扰了我的心智,我的童心未泯,恶作剧了一把,猛地抬手做欲打状,他呢,反应性的抬臂做格挡状,这一切都入了班主任老师的法眼,立刻施展凌波微步,瞬移到我们身边,当场抓脏。当时我就蒙了,班主任老师你这是为那般?至于吗?恐怖还在后面,老师冲我们大吼一声:滚!瞬时教室里安静的能听到眼神齐刷刷的声音,大家都看过来,有幸灾乐祸的成分。我们两个都站着未动,卑微的像只小绵羊,希望能够通过示弱博取同情,事实证明,对狼永远不要奢望温情脉脉,我们伟大的班主任老师抱起堆积在课桌上的我们的学习用具和课本非常优雅的把它们以正抛物线的几何图形扔出了门外,我从震惊中醒悟,赶紧脚底抹油溜出了教室,眼泪哗的流下来,真心止不住 。长这么大,读这么多年的书,哪里遭遇这样的阵仗?太令我惊异了,瞬时觉得自己沦落为坏学生了,贞操不保,这可是大事,纵然有万千委屈,但比起名声这面牌坊还是不足一提的。我是被那声“滚”彻底的蒙圈了,不知所措,“滚”从此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在每个人的经历中都会有过记忆深刻的事情,从而会对某些方面印象深刻,甚至产生心理阴影,变成抹不掉的悸动,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引发了心理上的创伤,而任何创伤的恢复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多少会留下点疤痕和阴影,所以,对于“滚”的敏感和恶感从科学理论角度找到了依据,算是给自己一个安慰。因为自己的确对“滚”这个字有不可遏制的抵触,所以,当你说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