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戒,就是一戒绝圣弃智。不要动不动就发表倾向性意见,不要拿自己当圣人,也不要觉着自己的智商特别高,甭管遇着什么事都来个“我说几点意见”。上级爱折腾,下级就能折腾得更狠,跟长官保持高度一致,可以说是从古至今的官场职场不二法门。至于长官意志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或者说跟每件事都能对得上,这就不在很多人的考虑之列了。比如王健林说要上文化产业,对不对?从战略布局的角度来说绝对是有道理的。可是执行团队把武汉的汉秀整成什么玩意儿了?请了一堆国际大师,各个都是爷,定位不清,服务不到位,投入产出比测算不到位,营销不到位,总之就是个典型的长官工程。
作为成熟企业,凡事该怎么应对,其实理应形成一套评估与执行机制,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领导人能够把握战略方向即可,千万不要再延伸到定调子、做指导的策略甚至战术层面。
二戒就是绝仁弃义。不要以不切实际的道德要求替代专业考量和制度建设。从古至今,一直有着用德还是用才的争论,能够找到德才兼备的自然是最好,但是这样的人毕竟稀罕,那么退而求其次的时候,争议就出来了。从逻辑上来说,这本不是什么大事,有的职位需要的是靠谱的人,有的职位无才就不能胜任,无非是如何驾驭的问题。但是呢,从古至今,一直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把原本属于社会调节功能的道德,拔高到了一切事务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要求人人做圣贤,人人做完人,做不到怎么办?装。于是就有了“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的泛滥,名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正是理学做大之后,官场充斥衣冠禽兽的真实写照。所谓绝仁弃义,并不是鼓励大家都做真小人,而是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道德标准,承认私心杂念的合理性,更不要把工作的专业度要求撇在一边,指望人人都是活雷锋,这就违反了人性。作为企业领导人也是如此,不要指望员工个个公忠体国大公无私,收入比下不比上,奉献比上不比下,不钻规章空子不偷懒耍滑,期望值提得太高,大家怎么使劲都达不到,最后就只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那么,是不是企业就完全放弃道德要求呢,这又是走了极端,违背了圆融中庸的自然之道。真善美不是不可求,而是不可强求。企业领导人想要德主刑辅,前提条件就是自己先做到自己的道德主张,绝对不能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评论家说过,“中国式道德就是拿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拿流氓的标准要求自己”。此当为领导者戒。
三戒就是绝巧弃利。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谓绝巧弃利,反对的不是发挥聪明才智、获取应得的收入,而是反对自作聪明、投机取巧、私心自用、争权夺利。这个部分,一方面是针对企业领导人的自处之道,一方面说的是企业领导人的用人之道。所谓自处,就是认识到个人的能力边际,不要自作聪明干涉团队的专业运作,不要以太多的私人意气干涉干部与员工的职权范围;所谓用人,就是以制度和企业伦理为第一考量和准则,不要掺入太多的人治态度,给某些想法太多的下属以投机取巧、争权夺利的潜规则空间。
当然,这三戒只是底线,是不能做什么,而从根本之道来说,要提振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是在于企业领导人的本心修炼。“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意思就是保持平常心,抱定朴实之质;减少私念,克制欲望;摒弃虚伪道学,心底无私天地宽。在这里,老子并不主张“灭人欲”之类不靠谱的要求,只是提倡凡事不可过度,不可因私而废公,不可因欲望过度而丧失明辨之心、放弃表率作用,不可凡事上纲上线,厘清公理与私德,由此划定了公共利益与私人空间的界限。
进一步来说,见素抱朴更是期待一种真性情真豁达的人生境界,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摆脱了衣食之忧,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担当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如果能够随时怀抱这种质朴的情操,收放自如,能舍能得,不为外物所制,显然这是一种更加率真的人生境界,更加恢宏的人生体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