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刚开始学拼音时,怎么教都教不会。
书上画了个喇叭,我教他l——a,喇,b——a,叭。他张口结舌l——a了半天,也没吐出来一个字,急得我恨不能将那个“喇”字从他嘴巴里给拉出来。
他急中生智,两个音一起拼:“l——a,话,b——a,筒,话筒”。我瞠目结舌,这什么情况?我怒视他,发现他的眼角余光摽在“la ba”拼音旁边的图画上,画的是个喇叭,他看成了话筒。
我扑哧笑出声来,我笑他也笑。我又气他不知上进,忽地收了笑容。他一下子定定地不知所措。
接下来,又教了几遍,还是没学会。我的火气腾地上来了:
“怎么和猪一样笨,大概还没有猪聪明。”
儿子一脸惊恐懊恼地看着我,忽而又低下头默默地自学,却怎么也学不会。
伤自尊了。
第二天,他很受伤的语气和我说:“妈妈,你说我还没猪聪明。”
我又心痛又自恨。每次我都犯这种低级错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习惯带着面具做人,和亲戚朋友笑脸常开,和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对同事同学小恩小惠,甚至买回了一本又一本教人提高情商的书,就是为了能和大家愉快来往,让自己心里也舒坦舒展。
可是回家面对孩子,我们自然而然地卸下了防备。
我们对孩子似乎有种天然的主权,调皮了可以打,回嘴了可以骂,成绩差了可以教训。
孩子是绝对不能反抗的,要不然就是不孝顺的孽子。
年轻力壮的父母实在是太可怕了。
我们憎恨强权,可恰恰在孩子身上我们又天衣无缝地扮演着强权者,还美其名曰:“家教”。
前段时间一张妈妈扇女儿脸的图片刷爆了朋友圈,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到了火辣辣地疼痛。
底下很多人嘻嘻哈哈的评论留言,说起小时候的挨打故事,以及和父母之间的贫嘴对话。
我看着看着,突然很心痛。多少人在小时候受过不公正的待遇,又有多少人将这种不公正不以为然地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可以为孩子起早摸黑、节衣缩食,可以在单位是敢和上司叫板的硬骨头,但转身就变成了孩子老师身边的哈巴狗。
可是这些,真的不及好好地陪孩子吃一餐饭,好好地和孩子分享一些趣事,在孩子犯懵时耐心地给他讲解。
这种氛围,会让他不知不觉浸染你的不慌不忙,让他不慌不忙地长成一个温润敦厚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