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那天我写了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文中提到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是就有网友问我,既然说了不孝有三,那么另外两不孝是什么?好吧,这是个好问题,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生活当中有很多常识、经验、道理,我们每天都在用。但是我们根本不知其所以然。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是亚圣——孟子说的,语出《孟子·离娄上》,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讲的是舜帝的故事。舜帝作为虞王朝的创始者,历史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他的童年并不幸福。4岁时,他妈就病逝了。然后他就有了继母,但是继母对他非常差,因为没有亲妈疼爱,所以舜帝就一直没能娶妻。后来,舜帝好好一个年轻小伙,一直不娶妻也不是个办法,只好瞒着家里,自己偷偷的娶了妻子。
孟子这句话算是对舜帝私自结婚的事情做的一番点评。有人说孟子说的“无后为大”,这句话中的后,是后代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不孝的表现有3种,没有子嗣繁衍,后继无人是当中最大的不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后是“后代的职责”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但是作为子女,没有做到尽做后代的责任,是其中最大的不孝。但是双方谁都没能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说服对方。诸位看官,你们觉得哪一方更贴切呢?
先不管“后”了。我们来看看不孝有三中,其他两个不孝究竟是什么?其实古人说话,经常是没头没尾的,孔子如是,孟子亦如是。在孟子的原话中,并没有说明另外两种不孝到底是什么。我们后人只能猜测。东汉年间,就有一位经学家赵岐,在《十三经注》中阐述了他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摘录如下:“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赵岐这番话的大意是说:第一种不孝是做子女的只知道顺从父母长辈,即便父母有做错的地方。也不知道指出来,加以劝说,使得父母陷入不义;第二种不孝是父母也老了,挣不了钱养家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还不知道去当个官吃点俸禄来供养父母。第三种不孝就是众所周知的不娶老婆不生孩子,绝子绝孙,这是最大的不孝。
赵岐的这般解释,合情合理,于是我们就一直沿用下来,直至今日。从古至今,但凡父母想着催婚催子了,必然搬出这句御用台词。一旦搬出这句话来,子女瞬间百口莫辩,无言以对。不过近年来,大师兄身边的朋友也好,长辈也罢,拿这句话来压制子女的越来越少见了。一方面是社会文明发展了,很多家庭非常民主,父母子女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做得越来越好了。另外一方面,培养小孩经济压力确实大,这个不用我多言,各人自有体会。综上所述,既然现在我们知道了三不孝全部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就避免发生吧!让我们做一个孝顺长辈的子女,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