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文章后,我经常会收到一些充满沮丧的回复:
“心心妈,你说的很对很有道理,可是这些太难做到了,我还要继续加油啊!”;
“文中的游戏很有创意,不过有时候下班回来太累了,实在不想陪孩子玩,看来我还是得坚持!”
每次看到这样的留言,我心里总有一些说不出的滋味——
为了当好妈,有时候,我们是有多勉强自己啊。
我的育儿文章,有的是自己的实践分享,分享的当然都是我做的还不错的部分。(要知道我的生活中,一地鸡毛的事情也都多了去了);
还有一些,仅仅是我的觉察与思考,例如“如何看见孩子”那几篇,想要完全做到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一路修炼着。
如果说,引起了大家的挫败感,实在不是我的本意。
所以,我也会在回复中做一些澄清——“是的,要完全做到太难了,我也做不到,咱们一起慢慢来!”
或是:“实在累了就不要勉强,好好休息休息吧!”
这么说并不是有意宽慰大家,而是真真切切地觉得,当妈这条路,学习上进是好事,积极反思有益处,但千万别“走火入魔”,太追求完美。
我们爱孩子,心疼孩子;但更要爱自己,心疼自己。
在我们知道要高质量陪伴,但实在能量不够时;在我们吼完孩子,却又被巨大的内疚裹挟时;在孩子出现问题,我们深陷自我怀疑时,我希望,在我们内心能有一个声音响起——“亲爱的,你真的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1.“育儿文章总让我感觉自己很差劲”
在这个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哪个当妈的没自我怀疑过呢?这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我的一位好朋友,在当妈这块可谓是非常尽心尽力。
可她常常与我聊天,都在不断地向我表达——“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很焦虑”、“生怕做错了什么”
前几天,她又与我联系,告诉我,她已取关了90%的育儿公号,这几天感觉世界是清静了不少。
可不是?在这么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吸精的标题常常自带“恐吓”体质,比如:
《这件事做不好,真的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90%的父母都没有重视的这件事,偏偏很重要!》;
《这件事做晚了,真的会害了孩子!》
要不是我成天研究育儿,估计也要时不时被这些文章、观点弄得神经质了。
朋友是一位职场妈妈,白天大部分时间不在孩子身边,工作繁忙也没空多研究育儿。
本来就自带亏欠感,看到各类育儿信息,更是感觉“漫漫当妈路,处处是陷阱”。
可是,养孩子并不像手捧花瓶,一不小心,就会摔碎,再无补救的办法。
当妈的实在无须战战兢兢,人这一生都在不断的自我修正与成长,不是么。
朋友还说,文章标题看多了,也渐渐脱敏了。
可很多的文章内容,写得是很好,但读完之后,总觉得自己很差劲。
我懂,有时候,看一些育儿书,我也有同样的“自我攻击”:
为什么别人当妈方法这么多,永远有耐心,处理起问题游刃有余。我就不行?
这种“我很差劲”的感觉一直包围着我,直到我发现,有的人好像也这么看我,我才豁然开朗。
我意识到,当别人有距离地看我时,通常只看到了我的一面而已。
甚至有时候,是她将自己想做一个“完美”妈妈的愿望投射给了我,我只作为一个载体,承接了她的期望。
由此也能看出,在当妈这件事上,我们都渴望自己是完美的。谁也不例外。
2,我当的只是“妈”,又不是“神”!
除了信息过载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整个社会与文化对于“妈妈”这个角色也有太多的期待与要求。
曾几何时,我们也只是个爱追星,宅在家中追剧吃零食,老公“伺候”父母疼爱的少女。
可怀胎十月之后,世界就“理所当然”地逆转了!
二十四孝好老公靠不住了;
别说追剧,有时连上厕所都没时间;
想有点个人时间时,却有人教育你“有空陪陪孩子吧,都当妈了,还这么自私!”
当妈了怎么了?我当的只是“妈”,又不是“神”!
但时间久了,我们在这种环境的浸泡下似乎也习惯了。
没人“绑架”我们的时候,我们都会“自我绑架”——抽空为自己做点什么,都会觉得对不起孩子。
除此之外,妈当的好不好,还有一套社会公认标准:
小时候,孩子要胖;
长大后,要学习好;
进入社会,得有好工作;
工作几年,得有房有车;
上学不能早恋,适婚年龄得立马找对象……
生活在这样功利化的审美中,一个环节脱离正轨,自我怀疑就来了。
当然,也许你会说这是上一辈的父母所担心的。
那咱们这一代,还得加上一点,如果孩子按部就班了,我们还会怀疑——他会不会没有活出自我?
我不是一个爱抱怨的人,但这些,是实实在在抗在妈妈身上的压力。
它们迫使着我们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还不够……”
3,我不想再这样对孩子,却又忍不住
其次,我们这一代父母又可谓是觉醒的一代。
我们越来越多地去探索内心,了解原生家庭,了解教育方式,了解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我们不想让曾经受过的伤,不够好的养育方法,再代代相传。
我们接触了太多先进的育儿理念。比如:倾听、共情、无条件的爱等等。
这样有觉知地爱孩子是好事。
但从小没被这样对待过,却要用这样的方式去抱持孩子,于我们来说,何不是一种压力呢?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挫败。
小时候我们习惯了哭泣时,被勒令停止,却要在孩子哭泣时稳稳接住。
即便当了妈,我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接不住之后,我们又会自责自己“不够好”。
实际上,任何一位父母,都会给孩子带来好的,不好的影响。
谁也不能做到永远不让孩子的童年受一点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如诗人鲁米所说,“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有时,我们的不完美造就的那些“缺憾”,反而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在我们太累没法陪孩子游戏时,孩子懂得了照顾我们的感受与需求;
在我们忍不住发了脾气,之后又向他们道歉,寻求理解时,他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以及怎样去和解,也了解了一段好的关系是有韧劲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并不需要我们多完美,他们更需要一个真实的妈妈。
4,我们好了,孩子就一定好?真不一定!
意识到教育的重要之后,我们也会过分地相信“好父母”对一个孩子至关重要的影响。
之前我的签名是:“先有好父母,再有好小孩”,很多时候,的确是这样。
但如果父母们将这句话奉为真理,其实也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忽略了一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有自由意志的。
认识到这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父母特别拼搏,工作兢兢业业,孩子却玩世不恭;
有的父母一生碌碌无为,价值观都有问题,孩子却特别优秀。
我们的好,其实并不能为孩子的一生保驾护航。
因为我们终究是两个人,背负着各自的人生议题。
在上美国游戏治疗CPRT(亲子关系培训)课程时,有一位同学问老师,一个初中的孩子突然说什么都不肯学习了,家长很是着急,该控制的也控制了,好好谈也谈了,可孩子就是不学,完全束手无策,有没有别的办法?
老师是亲子教育方面的专家,她也并没能给出一个逆转全局的办法。
只是说,孩子是有自我意志的,我们没法去强迫他。
做父母的告诉了他们一些更好的做法,但如果他们不听,那就意味着他选择了一种更难的方式去明白这些道理。
这并不是我们的失败,而是孩子的选择。
这句话,我相信对追求完美的大多数父母来说,是很疗愈的。
知道我们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也就能让我们放下对自己严苛的要求,从为人父母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以上,是我大致总结的为人父母的压力,也是导致我们不断追求完美的推动力。
那么,过于追求完美的妈妈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时,又怎样进行“自我慈悲”呢?请关注我的下一篇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