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心有些浮,气有些躁。在身边诸多朋友的推荐下,我开始读《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的教科书,还是一本处理夫妻、家庭亲密关系的指导书。
该书的作者安心,是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的全球督导,是P.E.T.父母效能训练的受益者及践行者。曾经的她也是一位焦虑的母亲,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难受,也曾在婚姻的旅程中,经历喜怒哀惧各种滋味。通过学习和改变,她自己也加入到了家庭教育中来,并用她的教育理念,使万千家庭受益。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以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的核心内容为主线,用敞开心扉的心态,带领读者学习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沟通是桥梁,沟通顺畅了,关系自然就亲密了。
整个P.E.T.所倡导的就是一致性沟通。真诚一致是P.E.T.的基调,倾听需要真诚的心态,表达我信息时需要内外一致,处理冲突时需要真实面对双方的需求。所以,P.E.T.所谓的一致性沟通就是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和无伤害的沟通。
1、 不越界。
界限,代表一个人的疆界所在。如果没有疆界的设定,一个人也就没有了自己。P.E.T.中并没有单独的讨论人的界限问题,而是把这个概念融入到了整个P.E.T.中。如如何尊重他人的需求与权力,如何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负责任,不侵犯,也不被侵犯。
想要界限分明的生活,需要明白如何对所困扰的问题进行归属,判断谁出于问题区,通过积极倾听解决诉求。在家庭关系中,父母作为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自行寻求方式去成长,不能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2、 不评判。
情绪没有对错,只有正面、负面之分。当我们停止评判时,可以看到更多的真相,会发现问题的真正答案。让一个人发生改变的并非是评判,而是接纳。不评判,也包括不赞美。
在传统的教育中,命令、威胁、指责、说教、争论、分析、建议、赞美、安慰、嘲讽、追问和转移注意力等是多数父母经常用到的教育方式,这也是P.E.T.课程中称为的“十二大绊脚石”。以暴只能得到暴的回报,问题是用来了解的,而不是解决。
当还在出现一些我们不能接纳或理解的行为时,我们总是急着去教育孩子什么是对错好坏,而错过了了解孩子的机会。通过孩子表面行为,了解孩子更深的动机或需求,比停留在事件表面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P.E.T.最常用的技巧就是积极倾听,积极倾听的作用就是“剥洋葱”,而困扰孩子的真正原因就是“洋葱核”。
同样的倾听也可以送给父母,送给伴侣,送给朋友,更应该送给自己。相互倾听,更深丰盛了倾听双方。
3、 负责任。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混淆负责任和爱,爱无关于责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爱孩子,责任留给孩子自己承担。而在多数父母中,往往分不清楚控制和爱,常常以爱的名义实施控制而不自知。最常见的控制之一就是“为你好”,或隐性的控制,即提供“帮助”。于是出现了父母一边责备孩子不够独立自主,一边却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权。
负责任,需要父母对孩子负责任,同时,也要为自己负责任。为孩子负责任,是要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任,就是不断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完整。父母成熟了,才能用生命影响生命,成为孩子的榜样。
4、 无伤害。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带有攻击性与防备性。如“你真笨”“都是因为你”“你这样太伤人了”等。P.E.T.课程要求,要做到无伤害地表达,就要把语言中的攻击性去掉,把“你”改成“我”,我“评判标签”改成“行为”,把“指责”改成“感受及影响”。
如此通过我信息的表达去掉矛;当对方呈现攻击性时,通过倾听去掉盾。当我们不再传递攻击性时,他人也会为自己负责,并且很乐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于孩子相处互动的过程中,父母如果能做到及时回应孩子,不带攻击性地跟孩子表达,尊重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与这个世界关系将会以爱为基础,孩子也会带着爱回应这个世界。
成长是一种修行,作为父母,更是需要长期地自我调整、成长,不管是从情绪的层面还是从信念的层面探索自己。这是艰难的回归旅程,一旦突破,便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