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官微发布《志明与春娇》系列第三部《春娇救志明》的主题曲时,我就满怀期待了(电影主题曲还是我喜欢的组合唱的,小开心)。没上映前,听一些同样喜欢这部电影而且看了点映的朋友说,这大概是最后一部了。4.28上映的时候我是怀着一种难以言说的不舍走进电影院的,就像排了很长的队买到爱吃的汤包,反倒不忍心一下子都吃完。
第三部还是以一个恐怖的小故事开头,还是熟悉的港味对话,还是裸露的港式笑点,还是平凡琐碎到可以在身边随处可拾的小摩擦,把剧情和套路“大卸八块”地来分析其实就是简单陈旧的一条线,看了开头基本能断定结尾,有了第一第二部的参考,能轻松地get到导演所表达的笑点泪点甚至是尿点,可是手机里的误会,加油站随意的求婚,地震后的争吵,春春生日会的一首歌,又细细碎碎,真真实实地刺激了我敏感的神经,我的小心翼翼,我的焦急等待,我的不以为然,仿佛都被放大了,在余春娇的一个眼神一滴眼泪里得到回应。
杨千嬅与余文乐,都不再年轻,而春娇与志明,也在这一部中终于长大了。
春娇40岁,和张志明同居,两个人一起攒首付,但是张志明还是会为了“一个男人应该拥有一个达利”花上9万5;两个人去台湾,遇上地震,春娇害怕地紧抓门把不放,志明最后无奈地躲在桌底下呼叫;两个人分手,志明第一个挽回的方法还是拉上春娇的爸爸、弟弟和飞鹰哥表演一场幼稚地、让人哭笑不得的挨打戏······真正让志明开始长大的,也许是春娇弟弟在兰桂坊轻描淡写的那句“不要因为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而影响感情”,还有那场地震后春娇认真严肃的质问,而让春娇长大的也许是爸爸的未婚妻在化妆台前说的“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后来在家里放满水的浴缸里蒙着塑料膜一遍一遍地“溺水”求答案,还有分手后回到起点,在春娇十岁那年抛妻弃子的爸爸说,“你还记得我见到你们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不就是介绍你的女朋友咯”,“不是,是sorry啊sorry啊”。
第一部因为一纸禁烟令相识,除了浪漫就是无限狗粮,打情骂俏,观众也心甘情愿地吃狗粮。
第二部陷入爱情急流,两人分别北上,各自牵扯进一段感情,分手反倒挂念,一边触碰一边磨合。
第三部轰轰烈烈已经褪去,柴米油盐浮上屏幕。春娇的吃醋,春娇的嫉妒,春娇的死要面子,春娇的欲言又止。志明的逃避,志明的改变,志明的犹犹豫豫,志明的不再退缩。男女主角的缺点和优点都轻易暴露,他们的职业平凡,生活普通,吃西瓜的习惯,互嘲的方式,遛狗的玩笑都真实到像我们自己,像身边的人。半年前,一个哥哥结束了七年爱情长跑跟我说,谈恋爱不要谈太久,终究会分手的。而半年后的这部电影还是给了那些爱情长跑的情侣一点勇气吧。爱情长跑中的瓶颈期,放在结了婚的人中同样存在的,那些猜忌、妒忌、不理解、不沟通,就像定时炸弹安插在每一件鸡毛蒜皮的屁事中,面对最重要的人我们都终日惶恐,面对最烫手的问题我们却选择视而不见,面对最艰难的决定我们往往一拖再拖,而电影里的金句“不要因为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而影响感情”也悄悄给了我们迷茫却一直逃避,焦急却不敢回应的人生一个未必正确倒也不错的答案。俗世里的恋人们,最后大概只是想谈一场平凡的恋爱吧。
和思滢无数次谈论过恐婚的话题,并不是不期待一袭婚纱和一纸证书,只是出于对自我的保护和对50%、50%的纠结,谁不曾努力地爱过一个人,谁不曾在爱与被爱中受过伤。玻璃门后的小帅哥对着心仪的女孩唱薛之谦,喏,这不也是爱情的模样。喧嚣不会长久,不安不会长久,唯有平凡会常伴左右。
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我和小马同学几乎是同时走出电影院,她给我发微信说,这部系列电影要成为我的精神寄托了。我吃完最后一条酸奶疙瘩,说,我也是,忘不了,也戒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