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没来由的感觉累、沮丧,觉得没有存在感。尽管有一大堆工作要做,还是能盯着角落里的蜘蛛结网一整天。没有人喜欢我,我也没有在意的人,我才二十岁就已经对爱情不抱希望了。
我能跟谁说呢?已经这么消沉了还要去影响别人吗?懒得说了,可能就是矫情吧。”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伴有“丧”这种情绪。这种“丧”并不十分严重,它让人心烦,但却不至于痛苦得要死:还没来得及享受,假期就要结束了;明明困得要死,却不得不起床上早操;一直想出去走走,又苦于囊中羞涩;我一点都不老,可还是被“学姐,学姐”地叫。
“小确丧,小却丧。”
这种微小的,不可避免的沮丧,被戏称为“小确丧”。喝了这么多年的心灵鸡汤,难免营养过剩。因此出现了“小确丧”这样的“心灵砒霜”。
“照照镜子吧,还要什么段子?”
“别减肥了,你丑不仅是因为胖。”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人生就是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的过程。”
深夜的时候翻翻朋友圈,“丧文化”扑面而来:
因为情感不顺的长篇大论,因为工作众多的焦虑失眠,因为考试来临的惴惴不安,因为游戏连跪的素质三连。我们总是在夜晚面临情绪的爆发点。白天忙东忙西,似乎晒晒太阳补补钙就能赶走阴霾,但四下无人的时候,又难免矫情耿耿于怀。
小确幸不过是自我抚慰,小确丧才是人间真味
区别于我们宣扬的正能量,“丧”似乎是很私人的一种情绪,是一种我们没办法同人分享的情绪。因为害怕带给他人消极影响,所以我们羞于去表达,甚至疏于去排解,任由自己一蹶不振地消沉着。
事实上,“丧”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比起鸡汤,“丧”更加真实,虽然它总是让人失落和无奈,却也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五味陈杂。而这种更深刻的认知,才让我们下定决心去克服去面对。
很多时候,我们怀疑人生艰难,并不是因为面临着多大的痛苦,而是因为生活中到处是小小的、不太容易解决的困难。而大多数的小困难,如果我们努力,又是可以克服的。
但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并不致命,而又可以解决,这个过程可以带给我们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使我们发出“人生如此的艰难啊,但我还是一步一步挺过来了”的感慨。
这种感觉可以让我们心安,更加抱有希望的去生活。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丧’可以让你更幸福!
这些微小而又密集的困难遍布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却依旧有小小的快乐支撑着。一想到开学可以不这么空虚度日,恢复集体生活也很不错;不想早起,可正是早操给了早餐存在的理由啊;即使是不能远游,也没影响我和三五好友出去走走;
是学姐又怎样,我学弟嘴很甜还会说学姐你真好看。我们很容易从一点点的快乐中得到满足。吃到了一块小蛋糕,就会很开心;约了一场电影,从下了单就开始期待;收到了礼物,会感动到一把鼻涕一把泪;因为一次和某人的偶遇,兴奋到半夜不睡。
我们就是这么容易情绪化,因为我们的不开心其实也没有那么大,小失落很快就会被小幸福填平,甚至由于之前的低沉,快乐会被放大。
我最近比较丧,但我不想继续颓下去了。
一如快乐可以分享,“丧”也可以诉说。分享快乐会让快乐倍增,而独自面对“丧”,却容易被沉重压抑的叹息所要挟。渐渐地,你会更容易陷入坏情绪的泥潭。不知不觉中,原本的“难过”上面会生长出更多“自以为是”的难过。
诉说的目的,可能并不是为了寻求什么解决办法,只是为了找个树洞倒一倒苦水罢了。但这种诉说的确可以让我们轻松起来,去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
对抗“丧”,除了自救没有真正的解决办法
不要总是提醒自己坏情绪的存在,不要总是可以去关注周围人身上的低气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哭“丧”上,闷不做声,独自吞咽,默默消化。“多折腾”,让自己忙碌起来,去尽量挤掉悲春伤月的“丧时段”:健身、手写、读书或者学习PS!
“丧”,本身就是一种日常,没有谁真的一天到晚嘻嘻哈哈什么都不用想。有“小确丧”,就会有“小确幸”。阳光下我们都是段子手,阴影处又都化身矫情狗。
哭就哭,闹就闹,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