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加入超级个体的历程,重读了近二十周写下的文字,看着自己从焦躁渐渐走向平静。一开始我的思想和文笔是激进的,新知的大门向我敞开,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走向“知道自己不知道”是痛苦的,为了缓解新知带来的焦虑,我饥不择食,看王煜全直播,听到比特币火,花几晚上时间研究区块链和比特币,又听产品推荐人说投资王老师推荐的美股准没错,好多同学都赚翻了,于是连国内股市都不懂的我盘算着炒美股。看到古典书籍里介绍的有关时间精力管理的各种方法论,也不管适不适合自己,先照办全收,周写作里的表述总是我要怎样怎样,才能怎样怎样。这也许就是曾经火遍朋友圈批评罗振宇文章的由来吧,其实真不怪人家生意人拿知识焦虑为噱头卖产品,只怪我不懂得自己要什么。
这一路走的弯弯曲曲,还好仍在路上,很多道理回过头来才能真正懂得,记得古典有次答读者问,问应该怎么分配时间学习得到里的专栏,他大意回复认知类的专栏其实一两个就够了,专业类的应该多听多学,但其实大部分人反向行之,原因是认知类易读性更强。我便是如此,大把时间用在认知学习上,每天有时间就刷得到,想着学点东西准没错,纵使工作中有不少专业性知识需要我去攻克,心里终究觉察哪里不对劲,得到上的认知学习并不能真正缓解我工作或找工作带来的焦虑。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哪?有天吴军回读者问里说,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能是缓解焦虑。这句话击中了我,虽然在这之前我已听过无数相似的话,为何现在才有共鸣,我想是因为已开始转换模式,将时间更多用在提升专业技能上,在实践过程中领悟了这个道理。曾经很火的那句话,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以我现在的看法来回答,人们并没有把听了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遇到问题时,仍然采用固化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问题不变,处理方式也不变,得到的自然还是那个过不好的一生。
最近我意识到自己的思考只能得到片刻安宁,在好好学习的道路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