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衣
2018年03月31日,星期六,晴
—1—
昨夜,已近凌晨,室友们都已睡下,我点着台灯,坐在床上,日常在简书驻足停留片刻,正准备关灯睡去,突然收到了一位陌生简友发来的消息,于是我又重新抖擞精神,想看看这位简友有什么事情会在深夜叨扰。
他很礼貌及简单的问候下,便说:“我最近有些苦恼,想找人倾诉下,可以吗?”
一时间,我有些惊讶也着实欣喜,或许是我之前写过俩篇励志鸡汤文的缘故,此刻的他愿意选择我作为他烦恼的倾听者,我虽不能给予他太大的帮助,但很是乐意静静的听他倾诉。
他是一个中职生,但成绩在学校里还算突出,今年他便要参加高考。摆在他面前的有俩条路,一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参加校考,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进入一所与他们学校合作的大专院校学习,且不用再参加高考。
第二条路便是加入高考大军,与千军万马一起挤过那座独木桥。但是对于他们学校里的学生来说,参加高考,胜利的几率很渺茫,所以上那所专科院校会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
他说他当初来这所学校的原因,就是想要补回初中浪费掉的时光,考一所让自己满意的学校,记得当时很多人有和他一样的想法,可是,现在却只有他在坚持。
他不想屈身于那群自己不喜欢的专科院校,也想通过高考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现在面对同学们一致选择和老师的建议下,他也开始有了几分动摇,不知何去何从。不敢保证他的追求正确与否。
—2—
或许老师,同学们都从实际情况考虑,并非在扼杀他们的追求。这样的建议也不失为十分中肯。但是在于他的对话里,我能看出他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
“我凭什么要平凡的活着?凭什么他们能成功,我就要平凡?”他很勇敢,敢于做出不同于众人的选择,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
出于实际,我问他有没有考虑复读的情况,万一高考真的失利,他的计划里并没有复读,不过他会拼命,纵使前面有千难万险,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也会去尝试。
毕竟中考已经空留遗憾了,但青春只有一次,岁月经不起蹉跎,韶华也不能被遗憾填满。经历过迷茫,但只要向着光亮那方,或许也会有下一寸天堂。
其实很多时候的心中早有答案,只不过想找个人再次确定一下,希冀着从别人身上赊一份肯定,这样自己才敢于前行。
当我们面对选择时,我们常采取扔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其实抛硬币并不能帮你做决定,在硬币被掷起的那一刻,你已经知道你心里想要的选择。在寻求别人意见时也是一样,只是一个参考,何去何从,皆归于你自己。
刘同在《向着光亮那方》里说道:“如果决意去做一件事情,就不要再问自己和别人值不值得,心甘情愿才能理所当然,理所当然才会义无反顾。”
在我们对话结束前夕,他已经决定在高考的战场上博一把。我并不能保证我的建议和他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但我相信眼里有束光的人,心里必定有片海。
—3—
很喜欢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里写的一句话:“要知道以后的路,那就不叫人生了,那叫认命。”
迷茫,即是对未来充满未知,不知道在下一个路口等待我们的究竟是风雪,还是艳阳。所以只能小心翼翼的彳亍而行。
可是人生就一个对未知不断探索的过程啊,在没解开那个方程式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个未知数得值到底是多少。但你的内心总会有股力量在驱动着你,拨开层层迷雾,轻捋一束阳光。
突然想起,前几日有另一位简友问我,他已经写了好多字了,甚至已经完成了一部十几万字连载小说,可阅读量十分不尽人意。
自己反复精心修改的作品,得不到别人的赏识,也没有回报,看不见未来,不知该不该再坚持下去。
我对他说:十年前的刘同也是如此,那时的他,拒稿信和稿子也堆积的像山一样高,但是他也没有放弃,一直闷着一股倔劲儿,后来出版了《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我想,那时的他肯定是比我们现在还迷茫的吧。
“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选择,只能试试。”还好,我们还有选择的资本,多碰壁,多撞墙,或许就能找到属于我们的那条路了。
后来,待我再看他文章的时候,阅读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而且也有网站邀请他去写小说了,努力的人终有回报,不早不晚,时机恰好。
—4—
其实啊,高中可能会是我们离迷茫这个字眼最远的时候了,那时候的我们,在高中三年里摸爬滚打,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战胜高考。
到了大学,整日安逸,一下子失了目标,你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没有人会给你点一盏烛火,用微光照亮寂寞。
我常常听到身边的人说,整日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些什么,前途无从考量,但一边苦着脸抱怨,又一边继续打游戏,刷微博。
迷茫,或许是每个人青春里不可或缺的字眼。但是在迷茫着游走过后,我们或许可以减少那么一丝遗憾,人生无处不是转弯的地方,但好在我们还能继续走。
飞蛾扑火又如何,自不量力又如何,没有人生来就是追光者,如果可以,请做自己的那一束光。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
卢思浩在《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里这样写到:“一件事坚持了那么久而你依旧觉得舒服,那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对的。”
或许你已经来不及迷茫了,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