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对生命里很多事情重要性的认知,总是有早有晚。
今年春节,妈妈跟我说,现在舅姥爷对你姥姥、对我们都好多了。
舅姥爷是姥姥的弟弟,他上有三个姐姐,是家中独子,年轻时候多少有些骄纵。
那些年,姥姥的母亲(我们鲁西南老家叫老姥姥)瘫痪在床。只有姥姥,住在舅姥爷家里,旁边支个床,不分白天黑夜地细心照料老母亲。但凡有起夜的事,都是姥姥来弄。
后来,老姥姥去世,葬礼上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妈妈和舅舅他们很生气。
关于“上礼”(鲁西南方言,就是红白喜事拿的礼金)多少,一般关系相同的拿钱一样多。比如,姥姥家和姨姥姥家(姥姥的姐姐)要拿一样的,否则一个多一个少,一是外面人可能会说闲话,二是那个拿的少的面子上不好看。
因为姨姥姥家条件一般,跟舅舅他们商量,最终决定每家拿300块钱。
舅姥爷似乎对姐姐们拿钱多少很在意。他私下里跟姨姥姥说,他给她200块钱,也就是每家总共拿500,这样就能让我舅舅那边跟着多拿。
姨姥姥不干。还是按原来商量的办的。后来,因为嫌姥姥家拿的少,舅姥爷好一顿数落姥姥。
就为这事,姥姥被窝囊地病了一场。她是老实人,人又温和,弟弟数落他,她生气但是有理也说不出。姥姥没跟舅舅说,自己生一肚子闷气,后来就病了一场。
妈妈和舅舅知道以后,对舅姥爷的做法,当然很生气,嫌他“只认钱,不认老姐姐。”
今年大年初二去姥姥家走亲戚,中途路过舅姥爷家,像往年一样,妈妈跟小姨顺路去看他。本来各自从家里拎了一箱东西,她们又去旁边商店买了一箱。
妈妈说,“拿两盒吧,这几年你舅姥爷都是再给一大瓶香油,拿少了也相当于没吃咱们的东西。”
舅姥爷从很多年前就制卖香油,家门口就是乡镇集市。以前,妈妈和小姨去看他,只舍得给一小瓶。
现在,舅姥爷夫妇俩也都七十多岁了,前几年,老两口还相继患病手术,身体大不如前。两个姨姥姥也于前两年去世了,只剩下姥姥这一个老姐姐,舅姥爷比以前更显得亲近了。每年,他都会亲自去家里看看姥姥。
大概上了年纪,才更知亲情的无价。
都知亲情是港湾,但年纪小的时候,并不太懂亲情的可贵。自己的喜怒哀乐永远比父母兄弟的事情重要,也不懂得珍惜与付出。有时是一种有恃无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放肆,一回头他们永远都会在那里。
但是,时光会教会你,人活着的很大一部分意义,是你要努力对身边的人好。
02
亲情就像一个圆心,吸纳更多有情人凝聚在一起。
春节前的头几天,大娘去世。父母的相继故去,家里面只剩下了两个孩子,堂哥和堂弟。
爸爸妈妈就把他俩叫到了家里过年。加上我们几个,这个春节很热闹。
父母对堂兄弟的态度,我们都看在眼里。之前帮他们操心、张罗,在钱方面也不斤斤计较,每次来家里,吃喝用玩,丝毫不吝啬,对他们一点都没有隔着心。
平时我们各自在外地工作,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难免彼此有些生分。但这些都不重要,真诚和时间会唤醒天然的亲情。
假期这几天,我们相处得很愉快。一起回忆了当年的一些事情,有爷爷,奶奶,大爷他们。
每每思及故人,陷入回忆,我就在想,一个人存在的方式就是还有人谈论和想起,还有那些生动的片段可以回忆。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了,那么这个人就真的永远地消失了。
一大家子在一起,浓浓暖意是真实的。
父亲是极重感情的人,我们也劝他适当地放低对他人的期待,并不是说一定要情感的回报,他也懂得了这一点。人性不可期,而善待他人就是我们当下无二的选择。
03
年轮更老的友情,也更浓了。
年初六,一个大爷的妻子要过66岁大寿,爸妈两人都去参加了。我们那边习俗逢66岁、80岁、90岁都要大办寿宴的。
父亲在原来的单位有几个要好的兄弟,R、W、L几位叔叔,现在也都50多岁了。那天跟另一帮人聚会,他回来说,最小的都52岁了。
我翻看相册,看到一张父亲与三人的合影,发密,背直,当年正青葱。不由感慨,时光你慢些走。
寿宴结束回到家,就听他们两人说,某叔叔两口子对他们更尊重(大意如此)了。
爸爸年龄比他们大一点,在家排行老二,所以被叫二哥。以前他们也都相处不错,可能这次父母感触尤深,或者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感知别人的好。
04
看过一句话说,莫把邻人当陌路。
就像姥姥今年说的一句话,“谁还能没有邻居?”甚觉有理。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年纪渐长,越觉人生不易。就像以前老人常说的,“活成一个老头老太太不容易”。
人生百味都要尝遍,而我们也只不过是完成了普通人的一生。
话说回来,这次回家,也听说了不少村子里的事情。
这已不是我记忆里的村庄,当年正值壮年的叔叔大爷辈已退居二线,现在居家“掌权”的是与我同龄的青年们。而这些青年的价值观却已四分五裂,吸毒、打斗……大跌眼镜。
有时间详细写一写。
就说说村子里的邻居。要承认,不管在哪里,不管学历高低,人性都是相似的。且不说蝇营狗苟,还是有人情在。
每次妈妈回老家,总会这个给点花生蒜头,那个给点辣椒豆角。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虽不昂贵,但人情暖心。
这次去参加朋友寿宴,他们遇见了村里的三奶奶(年纪大不多少,但辈份高),她走亲戚回家,想要从乡里走回村里。爸爸正好开车,就把她送回了家。
情感的付出都是双向的,邻里之间亦是如此。
05
过年回来,李老师和我各自都带了一大包吃食。
他的行李箱死沉死沉,打开,他一一给我介绍:
“这是幺叔家给的糍粑。”
“这是二叔家给的腊肠。”
“这是我妈让给你带的腊肉、腊排骨,还有米花(暂且叫这个,加糖热水泡着吃,有点像小时候的大米团)”
……
瞬间很暖心。
同样,我也带了一大包:
有家里特产;
我爱吃的水煎包,妈妈一早去买的(弟弟火车临开前两个小时也买了一兜,自恋一想,大概也是觉得我爱吃);
还有非让我给他带的两只真空包装的烧鸡,他们觉得那家做的水少,好吃,也是妈妈一大早不睡觉去买的;
还有一桶香油……
特产有的是舅舅家给的,香油邻居家也给过……小地方的人情简单,都在你来我往中。
人有时候对一些人生道理的悟得,真的是有快有慢,我属于那种极慢极没悟性之人。过年期间的某个瞬间,常常猛然惊觉。但这一年一年,时间成本不免高呵。又转念一想,闻道,不问早晚罢。
重亲情是其一,这种情感自然不全由血缘凝聚。
电影《芳华》里有句台词: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更能感知他人的善良,也更知善良的可贵。
真情始终可贵。只一句,世间自有冷暖亲疏,拳拳慰藉,唯有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