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折腾人工智能的几个项目,整理项目需求,考虑后期的运营设计,考虑应用推广。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也有了一点点新的体会,现在人工智能比较火,我也整理一下对其的一些简单考虑,无法叫做思考,感觉还不成体系。
一、人工智能注定要走向平淡
人工智能不是新技术,其实是一部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发展初期大牛们就在考虑计算机是否会取代人,包括图灵测试,香农也作了一个迷宫的测试。这一次火气来也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变,顶多就像windows95对我们的影响一样,像互联网的影响一样,需要至少10年以后才能逐步地体现出来。我们目前的智能化项目其实和传统的IT项目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还是要做可研、需求文档、做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设计、开发、测试、试运营、设计运营、验收、应用推广这些工作,没有这些工作智能化项目再有价值也帮不了我们,它的价值和传统的IT项目比较起来,也没有更高或者更有价值。智能化解决的问题是不是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替代呢?目前看还是非常困难的,从导航、质检、应答等一些列原来重复性比较严重的工作来看,人工智能至少3-5年内看不到希望。它有点用,但是不是渴望的这么大,需要做大量的人工工作来帮助人工智能项目,比如标注、比如VUI设计等等。我们现在做的是用另外一群人代替传统的一群人,这群人偏重于IT而不是AI。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注定要走向平淡呢?起码2B行业目前看是这样的,人工智能项目有点过于膨胀了,我们接触的一些创业公司来看,明显自己没有想清楚,也是在给资本画饼,当一个企业都是靠噱头去证明自己的时候,就像一个人靠服装证实自己一样,难以持久。能够持久的模式还是找到了好的盈利模式,不管是挣谁的钱,找到一个模式持久的挣钱才是这个行业能够持续做强做大的基础条件。
大家看到一个趋势后总会无意的放大这个趋势,不论吴军说2%的人,还是李开复说取代50%的人,我都觉过过于乐观。任何老的行业都在进步,都在取代人,石油电信银行都在逐渐的取代人,现在的大型制造企业早就不是手工作坊了,但是这个和人工智能(至少目前的人工智能)真的没有关系,这只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正好在这个智能化的行业,其实我们在的大背景是IT的行业,再大的背景就是传统的呼叫行业,智能化只是我们提升生产力的手段之一,生产力一定要提升,传统的一定要改变,智能化刚好是工具之一,这个行业和智能化的从业人员,包括我们都要平静。仅此。
二、人工智能注定要改变我们一些传统
智能化是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在不折不扣实践的趋势之一,大量的制造企业、生产企业在用机器制造商品,淘宝管理商品到用户之间的通道,这些东西基本上不需要人为参与,有机器或者IT就足够啦。这个已经是智能化社会的雏形了。现在你拿着智能手机,上淘宝、京东、亚马逊,都能得到更加针对性的推荐,上头条可以看你感兴趣的新闻,看适合你的电影电视等等。之前的社会化组织是无法通过协作完成这些工作的。
因此,一旦你上了贼船就无法下来了,我们只能前进无法回退了。我们通过传统IT项目手段来推动智能化对公司整体的应用水平。到底是什么影响我们的智能化能力无法提升,我们就像挑bug一样,一个一个给挑出来,然后逐步给予解决,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人力组织要得到调整(还不敢说优化),我们需要很多人转行做标注,很多人从做需求的管道到具体的业务设计,很多人会设计VUI会设计语义模型,很多人做IT系统建设和测试,更多的算法和技术人员。我们需要快速的迭代和反应。我们需要打破我们的传统,什么都循规蹈矩,什么都规章制度,什么都有据可循慢慢会影响我们的迭代和提升速度。我们面对的更多是未知,需要的最大的心态是恐惧,传统行业消失的恐惧是我们最大动力。
人工智能改变的最大的传统是我们思考问题的传统方式,传统IT的思考方式。上了线功能就完备了对于智能化项目是不现实的。完成了项目只是就像做了一个壳子,有很多可能性有很多流程模型业务需要去适应,需要去优化。我们不只是需要大量的IT人员,可能我们需要更多的传统呼叫行业过来的业务专家和其它领域专家。
总体感觉智能化项目和智能化本身关系不大,和项目管理关系极大。项目管理的好,包括需求、建设、框架和能力整理的好,就可以更大化的提升我们的生产力,提升智能化本身也无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