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爱行为,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行为在家庭关系中较为常见。
比如,我们作为孩子时的经历,父母经常对我们说:自从生了你以后,我为了你放弃了好工作,人也变老变丑了,花费了那么多金钱、精力在你身上,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为什么就不能........
总的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多数是放大孩子的缺点,选择性忽略他们的优点,是一种“打击”信心和行为的管教方式。
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却又很吝啬赞美、鼓励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常摆出一副长者的面孔责备孩子,以为这样才是教育,其实却忽视了赞美、鼓励所带来的奇妙的教育效果。
赞美孩子,能激发他正确的外在动机,产生好的行为,并能强化儿童所完成的这一行为,以后当他碰到类似事情时,便知道该怎么去做,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势。
鼓励孩子,能给孩子以他所需要的价值感、信任感和自信心。
因此,赞美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
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
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合格的教师和父母该怎么做呢?
真相就是,发掘他们值得被鼓励的地方,帮他意识到自己身上那些不曾被发现、不曾被重视的积极因素,帮他看到自己可控的那部分自主性和参与是如何积极地影响到事情的结果的。
哪怕这个因果联系最初并不存在,或者微弱到孩子很难察觉,一些放大或是假装也可以帮助孩子从无到有地建立兴趣和自信。
//////////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所揭示的就是特殊教育问题。面对有心智障碍的孩子(主人公天生有阅读障碍,无法很好地分辨出字母、也不能接受一些基础的指令)美术老师在班上用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小时候同样有着阅读障碍的科学家的故事,来培养他的自信心。
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在沙子上画字母、用颜料、橡皮泥来画、做字母、在电脑上玩游戏来改变伊桑对字母的敏感性。这已经完成超出了一个美术老师的职责范围,却从此改变了他自卑、自闭的性格。并最终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各门功课也明显提高。
另一个角度也反应了父母只看成绩,不问过程的漠视心态。
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倡导分数至上,成绩好才能证明你是个好学生,你的成绩差,就会被列入坏学生的范围。可这种分类是正确的吗?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纯白无瑕的白纸,至于这张白纸最后会被描绘成什么样,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口里的差生、问题生,归结到底并不是孩子们的错,而是我们用的教育方法错了。
我们不能片面的用成绩来判断一个孩子,学习知识并用知识成就未来是大多数孩子的道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一些孩子天生不适合学习,他们天赋异禀,学习不是使他们成功的独木桥,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不能单单用一条途径就将他们拦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迟早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从来都是正确的,可能父母无法教给孩子们很多的知识,但是可以交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切莫以自己的愿望和梦想去限制了孩子的发展道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正如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私心欲望去要求他们,但是我们可以逐步地去引导他们,使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那条路可能不是最抢手的,不是最多人走过的,但一定是最适合他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位英国心理学博士曾经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要做到独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把控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鼓励只是其中的小一部分,他让孩子变的更自信。
慈悲、善良、荣誉、热忱、有梦想、有归属感、正义、分享、恭敬、承担、开放、觉知.......
这些,是每个孩子天生所具备的人格品性,我们定义为【人性价值】!当孩子懂得人性价值,便可理解生命的意义。所以,3~6岁孩子的人性价值引导和发展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历经数年以【人性价值发展和引导】为核心,构建了一系列全面引导和发展孩子人性价值的课程,并得到了数万父母与孩子的认可。
正是基于我们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认真的产品,我们获得了 “CCTV《中华上下五千年》授权人才培养筛选基地”,“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认证课程” ,“中国声谷重点扶持教育智能化企业” 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