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为:是时王子兴大勇猛,以悲愿力增益其心。虑彼二兄共为留难,请先还宫,我当后至。尔时王子摩诃萨埵,遽入竹林,至其虎所,脱去衣服,置竹枝上,于彼虎前,委身而卧。菩萨慈忍,虎无能为。即上高山,投身于地。虎今羸弱,不能食我,即以干竹,刺颈出血。于时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侯障。天雨众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墬,遍满林中。虚空诸天,咸共称赞。是时饿虎即舐颈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时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稣。悲泣懊恼,渐舍而去。
译文: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赡部洲有—个大国,叫摩诃罗檀囊,统率着五千多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摩诃富那宁、摩诃提婆和摩诃萨青。三个王子里,小王子摩诃萨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肠。一日国王、王妃以及三位王子等人出宫游玩。久居宫中的三位王子难得有机会外出游玩,他们如同出笼的小鸟,快乐的玩耍着,忽然发现了一窝老虎,一只面黄肌瘦的雌虎正给两只虎仔喂奶。小王子于是问两位哥哥:“雌虎瘦成皮包骨头了,快要饿死了,会不会吃掉虎仔”两位哥哥也赞同小王子的说法,并且说“如果雌虎饿死了,恐怕这个两个小虎也要饿死啊。小王子顿生怜悯之心,心中极其的难过啊,于是向两位哥哥寻求解决之法。哥哥说:“老虎需要新鲜的血液和肉就可以存活,但是在哪里去弄肉呢?除非有人愿意割自己的肉给老虎吃,但是这个人也活不了”。听完两位哥哥的言语后,小王子暗下决心,牺牲自己救雌虎和两只虎仔。两位哥哥劝小王子早些离开,免得多了几分伤感,小王子对两位哥哥说:“你们先行一步,我再看看就来”。说完他独自走入小径,回到刚才那只饿虎停留的地方。他走到饿虎面前,毫不犹豫地将身体投向虎口,不料,饿虎只朝他望了—眼,却闭著嘴巴不吃他。看到饿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他早已下定决心舍身饲虎,为了让老虎更好的吃自己,小王子干脆找来一截尖锐的竹枝,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鲜血汩汩流淌而出。一直咬著嘴唇的饿虎,看到鲜血,立刻恢复了精神,吐出鲜红的舌头,开始舔食王子的鲜血。饿虎喝足了血,又继续吃王子的肉体。先行几步的哥哥,迟迟不见弟弟跟来,十分担心,忍不住走回来搜寻。他们边找边喊“摩诃萨青!弟弟”!然而除了风声,四周没有—点回音。两位王子忽然想起刚才弟弟提出的问题,不寒而栗。他们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天哪,可怜的弟弟已经被饿虎吃得精光,只剩下—副带血的白骨散落在一旁。饿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从悬崖上跌下,晕了过去。待它醒来后,回想起刚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难过。
正当全家人为小王子的死悲痛至极时,舍身饲虎的摩诃萨青王子死后就成为佛了。当时,他还有些怀疑,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功德,竟然能成佛。他对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于是运用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和人间等五个世界,才发现自己前生施舍的残骸散落在一座山林里,而父母、兄弟正围靠在尸首旁边,痛不欲生。摩诃萨青王子于是下凡间去规劝父母、兄弟、大臣以及老百姓。国王和妃子听到空中的声音,仰天央求:“刚才规劝我的,是哪位神明呀?”“我是摩诃萨青,不久前施身给了饿虎。由于这种功德,现在才能成佛。父王啊!有生就有死,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为非作歹的人,都会下地狱,凡有善行的人,都会出生天界。你为什么还沉陷于忧愁与烦恼之中,而不能够觉悟呢?为何空自悲叹,不去修持各种善事呢?”国王和妃子当下仍无法明白王子讲的道理,继续问:“因为你心怀慈悲,怜悯万物,即使将自身施与饿虎,也毫无懊悔?经过王子的一番说法与教化,国王夫妇才逐渐醒悟了。国王吩咐家臣赶造七宝塔,把王子的尸首厚葬。摩诃萨青王子看到父母从悲伤的低谷中走了出来,才安心地返回佛界。
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上也有这个故事,今日又读了一遍,正值光景,颇有些感受。当今社会鲜有舍身饲虎的行为,却多了一些老虎咬人的闹剧,行善之人反而被人误解,认为是作秀,认为是假慈悲,善良的空间正被一些所谓的正义之士在挤压,这就是“见他人吃肉喝汤,就眼红,就想脱裤子放屁骂人”的劣性。罗尔事件真相到底是怎么样跟你行善有关吗?,如果真心行善,善念就没有真假,即使罗尔是虎,我也没有割肉给他吃,何必如此去刨根问底呢?
善起于心,发于行,归于自我。 请用善意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你会更加洒脱和自我。给善念一点成长的空间,留住人性最美丽的之光-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