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的动机
入住青旅时,我正在整理床铺,一位说话字正腔圆、儿化音标准的哥们走了进来,随即以自来熟的态度和我拉起了家常,让我误以为我们相识已经几年有余,而不是萍水相逢于同个屋檐之下的陌生人。很快,他让我猜他是哪里人,我说北方,再接着一问,果然是东北人。
东北的哥们似乎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晚上出去散步时,三人正犹豫该往哪里走,东北哥们说:“我现在想要的就是个能吃煎饼果子的地方。” 这句话说完他又加了一些细节描述,这下我们的散步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是一个有着煎饼果子、充满烟火气的小摊子。不过,最终我们根本就没吃上煎饼果子(笑)。东北哥们让我想起学校里认识的另一位来自东北的师兄,师兄说话也喜欢以“我现在想要的是”,“我想要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作为开始,接着,复杂的项目在他的讲述下变得清晰,硬件需要哪些模块,软件由哪几部分组成,要怎么分工,先后做出来的模块又该怎么耦合,这些问题被一一解答。好像东北人天生就喜欢且善于表述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
我很少时候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甚至很难正面地去回应这类提问。这种人格缺陷让我有了一次终生难忘的研究生找导师经历。
早在2月份,得知我的初试成绩通过时,我马上就联系了Z老师,表达了想要师从Z老师的意愿,Z老师也口头答应下可以收我作为他的研究生。接着到了5月底,复试成绩公布,我的排名升至15,我又兴致冲冲地发了消息给Z老师,再次表达了师从他的意愿,话里行间填满了喜悦的惊叹号,Z老师淡淡地回复了一句“可以的”。隔了几天后,学院发布公告让学生联系导师并填写“双选表”。双选,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地联系心仪的导师,导师当然也能够对找上门的学生亮灯或者灭灯,直至条件比较契合的双方谈拢,在双选表上签下彼此的名字,才算定下了三年的契约。签双选表的公告发布后,我马上将双选表填上自己的姓名,发给了Z老师,不曾想Z老师晾了我一天,杳无音讯。我着急了,又发了一次微信消息,无果。无奈,只能直接打电话给Z老师,本来觉得没什么希望了,只想Z老师给个痛快,因为前面联系Z老师时,他的回复都很及时,偏偏在签双选表这种最后关头晾着我,恐怕是出了什么岔子。然而在电话中,Z老师却说:放心吧,(研究生)名额给你留着呢。此刻,我心中不安的大石头才终于落下来,归于暂时的平稳。我那时天真地以为,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
异变发生在六月初。距离和Z老师通电话已经有两天。Z老师突然拉了个6人小群,群里有5个学生,硕士名额只有4个,必须要踢掉一个人,问题只有一个:要踢谁。Z老师先是打算将C同学送走,他给出了两名老师的名字和简介,让C同学选择,C同学选择了。但事情还没结束,过了半天,C同学在群里说自己没和新的老师谈拢,所以要换一个人踢。所以换谁?Z老师问大家的意愿,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跟从Z老师的决心,甚至有人回“生是Z老师的人,死是Z老师的鬼”。我主动退出了。如果要问我为什么要主动退,我可以找到很多借口,比如Z老师在六月初问我是不是找了别的老师(当然我只找了Z老师),又比如我是Z老师最后一个拉进群里的学生,他似乎是把我忘记了,但在内心深处,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主动退,只是隐隐觉得我应该退。
当然,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因为这时再重新找导师已经很晚了,好的导师恐怕早就用完名额了,后悔自然没什么用,我按下内心的烦躁、自责和不安,开始多线聊天,和Z老师沟通,去联系Z老师推荐的老师,同时又和C同学打听他和老师的沟通内容。联系的过程中最让人煎熬的就是等待,新的老师迟迟不通过微信好友添加,我吃不下饭,每隔几分钟就要检查一次微信,生怕错过消息,后面甚至是Z老师都不回我消息了。我一度陷入极度的恐慌和焦虑,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对着一个个发着亮光的屏幕,却感觉前途一片黑暗,绝望,还不如不上这个研究生。
时间推移到晚上,L老师通过了我的好友添加,并和我约了视频会议,我心中苦笑:都过了复试了,还加试啊?视频会议上L老师夸了我条件很不错,甚至比他已经收下的专硕生都好,然后把我怼了一顿。怼我是因为他看我太着急了。我着急地想要确定导师,即便在不太了解L老师所研究的高性能计算、推荐系统及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情况下,我依然表示我以后可以从事这些方向。L老师说他培养的硕士生主要做开发,而不是做理论研究、发论文,我立即表示自己没问题,挺喜欢开发的,以后可以不读博。然而,我在自我介绍的ppt里却白纸黑字地写下了自己感兴趣的是深度学习,有清晰的硕士规划,规划的最后一步是读博。矛盾的话语和太过随意的态度让L老师起了疑心,他一边怼我,一边告诉我,据他所知,还有十几个老师还有名额,现在没到最后的时刻,他让我好好想清楚自己喜欢做的到底是什么。他直截了当地问我,你想要做的是什么?他也不想学生做着不喜欢的方向。最后,我请L老师给我一点时间考虑,便结束了视频会议。
和L老师会谈后,我的迷茫更深了。我要选择L老师吗?可是他的方向和我不契合;我要再找别的老师吗?可是留给我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了,更恐怖的是,剩下的时间和机会无法量化,上帝才知道“不多”究竟是多少。这是一场不完美博弈,我的身边弥漫着伸手不见五指的战争迷雾,我还要不要重新踏入迷雾中?我累了。我真的累了。我咨询了两位前辈,表达了自己的疲惫和迷茫,前辈和我聊了他们研究生期间的体会,我又似乎没那么累了。最终,我选择了踏入迷雾中,我要继续去找和我契合的导师。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研究深度学习。于是去洗了个澡,对自己说加油,接触了一位同样苦逼还没有找到导师的同学,在计算机硕士研究生群里发了一个共享excel文档,让大家把导师们的名额情况标注一下,共享信息。同学告诉我有一位W老师拒绝了他,让我可以试试,于是我连夜修改了简历、压缩了PPT内容、编写了邮件、发送。入夜,躺在床上,没想到自己安稳地睡着了。醒来后的第二天一切都很顺利,W老师回了邮件,说我条件很好,问了我几个比较深入的问题,我回答了,通过了,我们加了微信,我把双选表发送给了W老师,W老师很快回复了消息。终于结束了。
其实并没有结束,和老胡、老钟在吃卜卜贝时我讲述了这段经历,重提旧事时,我依然感到愤怒和迷茫。
后来,C同学微信找了我,C同学就是那位在我之前Z老师想要送走的人,他说,他的未来研究方向是情感计算,情感计算这个方向我原来写在了ppt里的研究兴趣一栏;他说,他遇上了J师姐,J师姐我很早前在青志就认识了,本来有机会和她同门,我还挺开心的。可能J师姐和她说了什么,C同学来问我的情况,我说都过去了,C同学说开学后一起喝奶茶,我按下内心奔涌浩荡的唏嘘之情,答应了。毕竟都过去了嘛。
我想,是时候从考研的余波中抽离出来了,再加之我无比渴望见到我的朋友们,见到那些亲切、可爱又熟悉的面孔。该出来走走了。因此我踏上了去找同学玩的旅程,后面我也独自旅行了6、7天。我一开始毫无计划,只想着要逃离,后面慢慢好像有了计划,去了广州找了斯航见了有轩,去了顺德找争奇,独自去了佛山禅城,认识了一些可爱的人,在敲下这些字的此刻,我正前往茂名找长青。接下来呢?我还没计划好,阅读到这里的朋友,如果你想我去找你,留个言告诉我,只要你想见我,我接下来就去找你玩了嘻嘻嘻。就算没人想见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佛山禅城住青旅的经历告诉我,独自旅行也可以在路上捡朋友,我就晃晃悠悠地把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长假度过完,6-9月,这是我人生中的悠长假期。电视里不是说么,生命不必每时每刻都要冲刺,低沉时就当是放一个悠长假期。哈哈真好。
至于“我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路上再说吧。有时候找到问题答案的方法,就是不去想它(笑)。
行文至此,发现有些长了,而且都没有介绍顺德的美食、佛山禅城的古建筑和古迹,虽然遗憾,也只能下篇再写着这些了,有人看我就更hhhhh(没人看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