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人活着,都是要按社会的定义来吗?
不知何时起,社会对每个年龄段,都有了不同的定义。20—25岁完成学业,找工作养活自己。30岁有车有房有家庭,才是正常的,40岁上能孝敬父母,下能教育好子女,事业稳定,家庭美满。总之,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达不到,没做到,在别人眼里就成了异类。正是世俗世界的束缚,每个人都想反抗,但是又有心无力,顺应世俗,顺应大众的活法,很累,想改变却无力。所以当这些节目,电视剧的上映,让很多人有了共鸣,发泄的机会。明星们冲破世俗的活法,电视剧人物接地气的剧情,确实触动了大众的神经。看完,热血完,回到现实,依旧一地鸡毛。毕竟,别人是明星啊,是虚构的剧情啊,我们只是普通人。看看这些节目,只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精神上的愉悦,但身体,心还是在现实的大缸里呢。所以,我们怎么看待三十岁呢?
能想到这个问题的人,应该纯属闲得,因为活到这个年龄,不是忙着工作,还是忙着工作,忙到没有时间去思考了。精力大部分都花在怎样升职加薪,或者怎么赚柴米油盐的钱,活下去。虽然,现在网络上经常贩卖焦虑,别人20多岁月入上万,你什么还没有,人家睡后收入超过工资收入,各种成功学贩卖。其实这些不过是别人定义的成功罢,同时也是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给普罗大众的价值,意识控制啊。如果没有这些意识控制,那人人当咸鱼了,就不那么拼命的赚钱,当房奴,车奴。但是没有这样的意识控制,人人像阿三那样,谁来干活,谁来为他们服务,运转整个社会。
每次看到三十而已,为了挤进上流社会,顾佳不惜刷爆信用卡,用房子做抵押就为了一个奢侈品包包,真的是与我三观不符。为了向上层社会,这吃力的劲,太累了。而且太太圈还不是有一大把的鄙视链。从中也看出,人还真是闲的,总是弄出一些社会规则,阶级观,定义他人,定义自己。越是上流社会,越是阶级分明的看待事物,所以普通大众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人平等,民主思想是为了啥?
有时想反抗这些观点,也想和明星一般,三十岁不结婚,不生子,一心拼事业,但是世俗世界却是催婚,催生,买房子,买车子。毕竟我们只是普通人,过普通的生活。明星的事迹之所以成新闻,就是因为生活鲜有发生啊。毕竟八卦新闻,也是新闻。所以活在世俗,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事。不羡慕别人,不贬低自己。而年轻时的理想,早就在功利的社会中磨灭,那个“中国梦”那个“曾经的少年”就沉沉浮浮在热门话题里,在虚拟的网络里了,现实中鲜有他们的身影了。只能在最后的岁月里留下一声叹息。
年轻的时候反抗世俗观点,说社会磨灭自己的梦想,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阅历,反而又开始维护这样的社会规则了,别人也是这样过的,老一辈不也是这样过的吗?然后又随遇而安的,按部就班的,过着老一辈的生活了。
本来,现在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变革,意识剧烈冲突也是正常的,人们看电视剧,看似娱乐,看似在话题榜上强调三十岁的焦虑,其实不正是想挣脱各种束缚吗?
未来,不求三十而立,不求三十而俪,只求三十平安,健康,有份工作,活着,内心不慌不忙,遇事不焦虑。没有四十的云淡风轻,但有三十独特的压力和风景。
一个点赞就能带给我一个快乐
欢迎关注gzh【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