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一所学校,有一个这样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他或许谈不上伟大,却是乡亲父老心中的英雄,也是我们心中的男神。
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单,学校和田野是他出现最多的地方,当然了,这不算晚上在家休息的那七八个小时。那是一个偏僻的山区,那里的小孩子们上学成了一个大问题,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于是乎很多家人没有及时让自己的孩子入学,使得那里的孩子入学普遍偏晚。后来,村委会为了解决偏远地区上学困难的问题,在山区里面修起了一所小学。随后,我们心中的男神就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你想要读懂这所学校,读懂它的历史,那么他会是最好的历史老师。他与它,从未分开,就这么不离不弃相守20年。
这所学校建成初期,教学安排是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那时老师人数还将就满足每个班每节课都有任课老师,虽然一个年级才两个班。那时的学生人数比现在多了好几倍,学校里面总是那么的热闹,山间时常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那时的教学楼、办公楼都是木制结构加瓦片房顶,与周边的村庄毫无违和感,一切显得那么的和谐自在。周一到周五的每个早上,他都起得那么早,在我看来,东边的太阳是看到他起来了不好意思睡懒觉才从山的那边冒出头来,慢慢伸着懒腰。不管是夏季的漂泊大雨,还是冬季刺骨的寒风,都没有挡住他去学校等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来。每天教学楼里出现的第一个身影总是他的,最后离开的也是他。后来,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们也不断往外面调去了,唯有他,依旧陪伴着这所普通的山间小学。从六年级一下子降到只能开设到二年级教学,这一切改变就是在短短的几年里发生。学生少了,老师却更少了,最为艰难的时期里,三个年级三个班就只有他一名老师,每次上课,他都要把自己当做三个人来用。这边布置课堂作业给学生做,另一边还得去监督隔壁的小测试,听到另外一个班打闹了还得去维护课堂纪律,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学生闹矛盾打架受伤了,他自己用备好的药箱处理,还得耐心的教育他们,最后还亲自把受伤的学生送回了家。这一切,不止乡亲父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也一样。虽然后面也来过几个老师,但是都没有待上几年,然后就离开了,最后还是他陪着这所学校,这个山区。
他见证了这所学校由兴旺到平淡的过程,也亲身经历了这所学校的改头换面,过去木制结构的教学楼如今已经看不到了,那个位置出现了全新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楼,泥土操场也化身为水泥地了。这样或许可以让他为坚守二十年的时光感到一点点欣慰,虽然仍旧是他一个教师,三个年级三个班。
你是山中孩子的希望,给他们带来温暖和阳光。一路的坚守,一路的习惯,一路的不离不弃,感恩你给这山中所有的一切,感恩你把青春献给了这所小学,这个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