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佛法的基础概念,有了对“佛法僧”,“择法眼”,“择师眼”,“五戒”,“皈依“,“身出家,心出家,以及身心出家”的正确认知后。我们知道,学习佛法,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念来到门下。随着学习的精进,最终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解决了个人当下的问题,而是通过对宇宙人生规律的认知和领悟,得到释然,在通往精神自由的途中,顺带将人生中的困惑一并解决。
我们开始了对“杂阿含经”的经文学习。“杂阿含经”是通过阿含记录佛祖日常语录而整理的,是最接近佛祖的经文,因此也是我们开始学习佛法的最好教材。
在“杂阿含经”第106经,这里提到了不正问。佛外道们去到比丘的处所,询问佛祖身后事,几个提问,比丘的回答皆是:如世尊说,此是无记”。即按世尊所说,这些问题是不足于加以解答的。为什么不足于解答?因为提问的问题本身就没有回答的意义。如鸡生蛋,蛋生鸡,太监生的孩子好不好看?这些本来就不存在的问题一样。提出来,是无法回答的。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不如放在好好研习佛法,世间的规律之上。
聪明的人总是喜欢较真,尤其是世智聪辩者,对于生命比一般的常人还较真,因为较真,对生命的主宰欲反而更强烈。因而往往会走入到妄计因果之中,即错误地分析因果关系,非要分出个究竟。因而也就生出了许多的不正问。对世界怀有探究之心是好事,因为这种对未知的探索鞭策人的前进。但不要将有限的精力,放入本不该存在的问题当中,即“不正问”当中,从而深陷其中,无法释怀。
因此,就要时刻对自己的“五蕴”进行观察。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即是身体;受是指情绪的管理;想是思想;行,是思想运作的规律;识是三观(人生,价值,世界观)。人是由五蕴构成。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五蕴出发,通过观察里面的各个要素,从而找到突破口。
从五蕴开始,可以改变生命的格局。比如生命的健康,从识开始入手,进行健康管理,是从根源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