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了有三四个月吧.....太难读惹.....
需要一定的诗歌基础。要不然连诗的意思都没搞懂上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实在太痛苦.....
王维
一般提到王维都会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被诗人耽误的画家有这么装X的说法....)
渡河到清河作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王维被贬逐时的诗。先是描写不同河景一点点展现,视觉上不断有变化。但最后一句不是看某地,而是看某地的消失。
孟浩然
孟浩然的诗在当时是反常识的:
特别是在结尾,八世纪读者期待看到某种强烈的情感迸发,某种隐退的誓言,某种新的认识(“始知”),某种微妙的象征行为、景象或事物。孟浩然可能提供这些东西,但也可能不提供。
在送别诗中,诗人应该追随旅行者所乘船的航程,以其在天边的消失作为结尾。而孟浩然却在送别诗的开头写: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
警句通常放在结尾。孟浩然却把它们放在开头。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其他好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昌龄
和王维一样,出自大家族的京城诗人。
在王维诗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严肃理性关注,在王昌龄的哲理极少见到。王追求的是这样一种诗歌:以寥寥数笔引发出一种情绪,勾画出一种人物,及描绘出一种感情充沛的境界。他是描绘动人形象、戏剧性行为及含蓄景象的大师。… 王昌龄的许多诗属于表面化的诗,未隐含较深的意思。它们是真正的情调诗,由生动的场景和行动构成。
长信秋词五首之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咏班婕妤
李白
蜀地诗人,与宫廷贵族诗人的价值观极为不同。
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时间消逝,各种事物走向结束:水漏即将滴尽,太阳即将被山峰吞没,月亮落入水中,冉冉上升的朝阳将展示他们的未来。
观众知道所叙述情节的重要成分(重要度),其中的主人公却一无所知,这种手段基本是戏剧的。
就像故事与话语的概念。李白沉浸在故事中,其他诗会写到话语。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杜甫
杜甫诗的特点是复杂多样。
他在诗中迅速地转换风格和主题…在较深刻的文字层次上,复杂多样体现为模糊多义的句法和所指,以及极端矛盾复杂的旨意。
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好词
储光羲
明妃曲四首之三
日暮惊沙乱雪飞,旁人相劝易罗衣。
强来前殿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
明妃:王昭君
岑参
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常识
- (至少唐代)诗的作用:社交、入仕的资格考试、作为引荐交给潜在高官谋求入仕
- 正常途径入仕不行的话,还可以(通常外地文士)到军幕求职,当权的将军有权任命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