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
你觉得是谁的责任?
刘润在《底层逻辑》书中给出了三个观点:
1.法学家的观点,A蓄意杀人,A的错
2.经济学家的观点,C的错,重新弄一个锁门所付出的成本是最低的
3、商人的观点,B的错。因为无论A错还是C错,他都无法再生,要怪只能怪自己。
这也是我今天从这本书中学到的:
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
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
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分析
1.损失既然已经发生了,有两种选择:“埋怨他人or环境”和“改变看待损失的角度”。
选择埋怨只会让你心情越来越糟糕,扰乱你做事情的逻辑,导致负面的连锁反应也。而选择后者,先平复心情找自己的问题,重新整理思绪,再去行动,才能帮助你尽可能减轻损失。
2.损失会带来痛苦,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让自己变得更好,可以让你无形避免许多损失。
案例
去年初买了一只股票,在持有第三天的午盘前,总收益2%。下午14:20左右,看它涨不上去就卖了。就在我卖掉它后,直接涨停。
顿时心情糟糕到极点,很后悔为什么要早点卖,再等一会儿也好……那天晚上觉也没有睡好,脑海里一直惦记着这幅场景。
投资股票的人估计经历过,踏空比套牢更加难受。因为人性是厌恶损失的。
你只会盯着自己损失的,不会看到已经赚到的。
行动
去年疫情在家,读了《让时间慢慢陪你变富》,里面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概念:
在自身范围内,一切都应该主动;在自身范围外主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在自身范围内,我们要尽可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去行动。
光靠阅读不一定能够提升你,唯有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行动后的改变,才可以真正提升你。
而在自身范围外,与别人计较一时得失很不划算。
我们不要太在意眼前的得失,现在失去的,未来可能会以其他方式得到;我们现在得到的,未来或许也会以另一种形式失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遇到损失,先跟自己和解,再去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