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所欲何求?或欲富甲天下,或欲权倾朝野,亦或欲美貌无双。然吾心自足,不假外求。盖因吾知,富甲天下终成空,权倾朝野亦如梦,美貌无双乃浮云。故吾心自足,不假外求。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与看待外界的态度息息相关。若一个人对自己感到满意,那么他对外界的一切也会充满理解与包容;而若一个人对自己感到不满意,他将带着批判和挑剔的目光看待他人和这个世界。
首先,自我满意是一种内心的安宁,是对自身的认同与接纳。当一个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不再苛求完美,他的内心便不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这样的心态使人更容易以平和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环境。心理学中有一种“投射效应”,即我们往往将自己的情绪和认知投射到他人身上。
对自己满意的人更倾向于在他人身上看到善意和美好,因为他们内心充盈着正面的自我形象。他们对生活中的起伏、他人的缺点和世界的复杂性有更大的包容心,因而更能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反之,一个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常常会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安、焦虑甚至抱怨。他的内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消极反应,因为他内心的自我价值感不足,使得他对外界的认知充满挑剔和不满。
他会把内心的不安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外界和他人都难以令人满意。这种心态会让人对他人的行为过度敏感,过分苛责,而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也会有更消极的解读。这种对外界的抵触和不满,实际上是内心自我冲突的外显。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人需要先学会与自己和解。只有当我们能真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看到自身的闪光点,才能减少对外界的防御和抗拒。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缺憾和平相处,才能在他人和环境中寻找共鸣与理解。自我认同不是自恋或盲目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真实认知和温和的接纳。
生活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一个人对自己满意,便会把满足和幸福感扩散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他对世界充满善意和信任,不再试图逃避或抗拒,反而能从容应对困难和变化。由此可见,心中有爱与自信,才能对万事万物心生喜悦。只有我们先修复内心的关系,才能在外部世界中找到和谐与满足。
因此,理解并接纳自己,是走向外界和解与幸福的关键。心中若充满对自己的满意与接纳,一切外在便也能被视作美好与平和。
莱斯特:缺乏安全感,实际是我们没有去爱
我们都在同一条叫做“生命”的船上。在我看来,我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都在寻找终极之处的至善至美。
所有这些感受都只是潜意识的程序——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为了生存而设置的——人们说的“战斗或逃跑(Fight-or-flight)”的反应不只是恐惧,而是为了生存。
那么,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处于那最美好( most delectable)的状态呢?很简单,就是那些被称为“感受”的累积的程序阻碍了我们。所有那些消极的感受都让我们不断地为生存而挣扎,让我们不断地把目光从我们本身那伟大的存在上移开。
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说这很简单,用释放法。它恰好是达到这种至高存在境界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当那些消极的感受被释放后,当我们可以完全控制我们的宇宙时,每一刻都是美好的、美妙的时刻,不会再有不快乐。我说的这些就是我们的本然状态。
你会发现,幸福——你的幸福——等同于你爱的能力;相反的,你所有的痛苦都等同于你需要被爱的渴望。只是不断地去爱,你就会非常幸福、健康和富足。(your happiness - equates to your capacity to love, and conversely all your miseries equate to your need to be loved. Just love, love, love and you will be so happy and healthy and prosperous. )
缺乏安全感是一种隐藏的负面潜意识,也许是由于过去的经历,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自信心、经常被打击引起的。久而久之,我们的世界观形成,认为过去发生的经历某个时候会再次出现,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确定感”,对安全状态反复确认,通过日常行为抵御不安感。
如果我爱这世界,世界就无法伤害我,我的念头静止下来,头脑变得安静,无限的真我显现,其他关于匮乏和寻找安全感的念头消失了,一个人就能体验到巨大的快乐。
爱承载一切,信任一切,祝福一切,包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