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郡(陈郡阳夏)谢氏是魏晋之际显赫百年以上的大家族,可以说人才辈出,谢鲲、谢尚、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朓等等。从才华、德性、功业来看,尤以谢安最为突出。
(一)
谢安天资聪颖,四岁时,桓彝就赞他:“风神秀彻”,二十岁与王濛清谈一番后,王濛称他雄辩滔滔、气势逼人。
虽少负盛名,但谢安的志趣却是隐逸山林,朝廷多次征召都不赴任,四十岁之前大概只任过个把月的公职。其余都在会籍东山,或与朋友们 “渔弋山水”“言咏属文”或“以仪范训子弟”。但谢安却不像某些隐士那样孤标傲世,他不但与各界交往,而且经常看艺伎唱歌跳舞,所以简文帝曾说:"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
四十岁时,在朝廷担任高官的弟弟谢万征伐前燕惨败,被废为庶人,家族面临危机,于是谢安不得不应大司马桓温之召出山。
为官期间,东晋王朝内忧外患不断,谢安尽心竭力协调各方利益,团结各方力量,使国家能维持太平局面,还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除掉了东晋最大的外患。他自己的官位虽一再升迁,但从没有如王敦、桓温那样有骄横之态,反而是三次推辞朝廷的加封。荆州、江州有缺时,大家都认为侄子谢玄无论从资历还是从能力上都可以担当此任,但为避免朝廷疑虑、平衡桓家的心理,而任用了桓家三人。
淝水之战后,谢安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但“东山之志”始终未改,还曾准备了渡海的船和装备,打算等天下大体安定后,从水路回东山。可惜忽然得病去世,雅志未遂,令人叹惋。
有人说谢安的隐居是假的,无非沽名钓誉。他刚出山时不止一次有人讥讽他,但他一笑了之。纵观谢安一生出处,热爱山林生活的自由是真,勇于担当家国之责也是真。他是永葆赤子之心的真名士!
(二)
谢安的性情温和,宽容大度,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他七八岁时,跟随哥哥谢奕去官府办公。一个老头犯法,被谢奕罚喝酒大醉而罚未止。谢安对哥哥说“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谢奕于是放了老翁。
谢安当政后也以“厚德化物”为原则。那时,常有兵士和奴仆逃亡并并藏匿到秦淮河南岸一带的船中,有人建议对船进行搜查。谢安不许,说如果连这些人都不能包容,怎么能治理好京都呢?
听说羊绥很有才能,就派人请羊绥做自己的署官,但羊绥始终不肯来。后来羊绥任太学博士有事来见谢安。谢安就马上调他来任主簿。太学博士只是学校的教官,而主簿是将帅、大臣的幕僚长,地位很高。谢安并不因羊绥对自己的不敬就埋没羊绥。
谢安很重亲情,对兄弟子侄关爱有加。弟弟谢万北征时很高傲自大,不体恤士卒。谢安不批评他,只是教他要经常宴请将领,但谢万在宴会上又说了侮辱将领的言辞。谢安又亲自登门向将领们诚恳谢罪。北伐失败后,将领们本想除掉谢万,看在谢安的面子上才饶了谢万一命。谢万失败逃跑时,竟然还要用贵重的玉贴镫,谢安也只是说“现在哪里还需要为这事烦劳?”并无其他埋怨之语。
谢安坐船,纤夫们拉纤一会快一会慢,一会停,有时候甚至不拉了,任由船飘来荡去,撞到别的船或河岸,谢安也不发火。只是给哥哥谢奕送葬回来那次,赶车的驭手们都喝醉了,控制不住车,谢安发了大火,拿下车柱敲打驭手,声色俱厉。那是爱他如父的大哥去世的日子,可见他心情何其悲伤,以致失了本性。
(三)
性情宽和不代表懦弱无能,谢安性格的另一面却是不畏强权、临危不惧又宠辱不惊。
简文帝崩后,桓温趁奔丧之机,图谋推翻东晋。他忌惮王坦之和谢安,就设了一场鸿门宴,想除掉谢王。王坦之很惊慌,问谢安该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对王说,晋朝存亡,在此一举。赴宴之时,王坦之惊恐之状尽露于色,谢安从容镇定更显于形。入座后,模仿洛阳书生重浊的声调高诵嵇康的诗句“浩浩洪流,带我邦畿”,那旷达的气量震慑住桓温,使他撤走了埋伏的甲士。
桓温独揽朝政,专横跋扈,临死还让朝廷为他加九锡。袁弘起草后,谢安拿去修改,拖了十几天还没改好,直到桓温死去,加锡之事告吹。
苻坚率领号称百万之师逼近淮河、淝水,京师震恐。谢安被任命为大都督,谢玄等一再问计于谢安。谢安却来到山中别墅,与谢玄下棋堵别墅。谢玄本来棋艺高于谢玄,结果却输了。之后,谢安又去山中游玩一番才部署将帅,面授机宜。谢安这样做一定对安抚军心,提升大家的信心起到了极好的作用。淝水捷报传到家中时,谢安正在下棋,他看完信就丢到座位上,下棋如故,了无喜色。客问,才慢慢答道“小儿辈大破贼”。
须知,淝水之战无论对东晋王朝还是谢氏家族都意义重大,败则晋朝灭亡,谢家衰败,胜则晋祚延续,谢家繁荣。谢安无论面对战前的危机还是战后的荣耀始终是平静冷静、从容处之,真的是雅量高致啊。
(四)
最令人佩服的还是谢安对子侄的教导有方。
有一次谢安的儿子大概犯了什么错误吧,夫人就教育了儿子一番,然后埋怨谢安,说“怎么从不见你教育孩子?”。谢安说,“我常自教儿。”意思就是我经常用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不靠讲大道理。
事实确实如此。谢玄就曾夸谢安,游乐之时,只是端坐作洛下书生咏,顾盼自如,就有栖止于山水草泽间的仪态。谢安休闲之时都这么令子侄钦佩,怎么能不对孩子们有良好影响呢?
谢安经常与子侄辈集会。有一次问为什么父母为什么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谢玄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尔。”有一天正直下雪,就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就有了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还有一次问,《诗经》中哪句最佳。谢玄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安说“吁谟定命,远猷辰诰”(执政者用远大的谋划指定政令并颁布天下)有雅人深致。
有时候,谢安也与子侄讨论政事。晋武帝赏赐山涛的东西总是很少,谢安就让子侄讨论为什么,谢玄说,大概是受赏赐的人要求不多,使得赏赐的人也不觉得少吧。
谢安与子侄讨论问题,自己发表意见,也允许大家表达不同看法,有一回谢安说,圣贤离普通人并不遥远,子侄就不同意。谢安感叹,郗超要在就会同意自己的说法。
在这一次次无拘无束的交谈讨论中,就培养了孩子们对文学的爱好和鉴赏能力,对家国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言谈应对能力。
子侄犯了错误,谢安从不疾言厉色训斥,而是采取很巧妙的方法帮其改正,尽可能照顾孩子的自尊心。谢玄年轻时,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带紫罗香囊。大概这行为太女气了吧,谢安很忧虑,又不想伤了侄子的心,就与其赌博赢了香囊,悄悄烧掉了。谢安二哥谢据年轻时曾做过上房熏老鼠的事。儿子谢朗不知道这是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做的事,屡屡拿这件事调笑。谢安就对他说:“别人用这件事诽谤你父亲,还说我也做过这种事。”谢朗听了很后悔,好长时间不好意思出家门。
正是在这种具有浓郁的诗教传统,又颇有民主意味的家风影响下,谢玄成了一带儒将,谢道韫成了著名才女,后代谢灵运和谢朓也继其遗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富贵与权势再大也不能长久,豪门望族的住地终成寻常百姓的居所。但高雅的气质、高尚的灵魂、高洁的品质却可以永垂史册,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