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一回家,儿子就冲着大声我说“真烦人,学校里面要求大四的学生都回沈阳,说要把宿舍都清理出来,让我们把东西都清空,现在东北那边疫情有些严重,还竟然让我们回去,学校做出这样的规定,真让人讨厌!我不回去” 。听儿子说这些没有马上去回应他,自己的脑海里闪现出如果我没学习之前,我会马上回答“让你回去,你就回去,哪那么多事呢”?(这是我们通常对待孩子的一个沟通模式吧!也是我们就经常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给他一些建议,往往无效)
今天换一种沟通方式共情,(先回应事实)“是啊,儿子,我听你说学校让你们回去清空宿舍,现在东北疫情有些严重”。“嗯,学校真不讲情理”,儿子的声调低下来。
(再回应情绪) 听起来你非常愤怒,如果自己坐高铁回去了,还有一些担心,你对学校这种不人性化的规定,特别的不满。“就是,学校光知道他自己方便了,让我们把宿舍都清出来,他们好为九月份招新生做准备。往年这时候大四的学生已经都毕业走了,学校有些太着急了”,儿子的语气开始平和起来,没有了开始的情绪,对学校的规定觉得可以理解啦。
看到儿子的变化,我感觉问题解决了一大半,剩下的需求就好说啦。“那你想让妈妈帮你做些什么啊”(让他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点)这时候儿子笑了,“不用啦妈妈,我让沈阳的同学帮我把重要的东西寄回来,被褥就给打扫卫生的阿姨吧”。看到儿子已经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赶紧补上心理营养,把小鱼及时送到儿子的心里。“儿子,今天妈妈看到你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做了最好的选择,妈妈特别开心,你是一位特别智慧的男人,以后你做啥事妈妈都放心”
看似一个小小的沟通过程,里面有很大的学问。亲子沟通中切忌直接给出建议来,先同理共情,共情又分为共情事实、情绪、需求。当这些做到位时好的亲子关系就养成啦,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