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小学四年级的课程中,有一节课是统筹与最优化。
主要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地点以及曾经高考我不会做的一个调运问题(印象实在太深刻)。
合理安排时间,主要探讨怎么安排事情的顺序,来让总的时间最短,以及让所有人的时间和最短。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有一些家务要做,手洗衣服需要10分钟,然后放到洗衣机洗需要40分钟,晾衣服需要5分钟,打扫房间需要20分钟,收拾书桌需要10分钟,怎么安排这些事情的顺序,让总的时间最短?
课上,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反应快一点的,喊出来55分钟,稍微迷瞪的,一脸迷茫,但大多数孩子,都能知道是55分钟。也能说出来怎么安排:“先手洗衣服,10分钟,接着洗衣机洗40分钟,在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中,去打扫房间和收拾书桌。然后晾衣服,一共55分钟。”
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场景,孩子们也都知道怎么做。
这种最优化的安排,除了这种很常见的场景,一些不太常见,不太熟悉的情况,也可以安排。
今天,我本来计划8:30出门去趟医院,但是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需要传照片到网上,同时还要与人沟通照片的一些事情(手机上进行)。
正常合理的安排,应该是先出门,去医院,在医院是一定、肯定、必定要排队的,排队的过程中,在手机上传照片就好了。这样子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可事实是:我的大脑没有思考做这些事情的顺序,昨天记录下今天的任务时,也没有思考怎么去合理安排,于是我先传了照片,导致大概10:30才出门,到了医院,排队,排队,排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事先安排,所以浪费了一些时间。
还好,有了这个灵感,在等待的时间里,完成一大半这个作文~
之前有做过碎片时间清单,但执行的不太好,慢慢就不了了之。
时间统筹,是在寻找一种最合理的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时间,在课上,我会讲,在生活中,我却不会用,还是太缺少思考的缘故。
意识,就是突破。
意识到这一点,下一次应该会更好的安排。
把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思考哪些事情可以同时进行,从而达到时间的最大化利用。
反思一下:为什么在事情前没有安排统筹的想法?可能是过得太随心,对太多事情都没有自己的原则,确立原则,写下来提醒自己,是个不错的做法。
在决定住在哪个地方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地点统筹的内容,也算是把所教与生活联系起来了。
现在上课中,慢慢形成的意识是,一定要告诉学生,我们的知识点和生活的联系。比如上一节课的概率,比如再上一节课的统计图,用淘宝推送,抖音推送来说明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之前刘润公众号,发过一篇用运筹学的方法科学吃火锅,探讨的就是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但是高度立刻高了很多。感兴趣可以看看↓↓↓
生活处处皆学问,什么时候我能对所教的知识,侃侃而谈,紧密联系生活,我就太厉害了!
顺便再来个反思吧~
批判自己:太不操心,没拿医保卡,过几天离开这个城市,医保卡也用不了了,浪费。
去考驾照,没带身份证。
去教资面试报名,没带身份证。
重要的事情,提前安排,并且反复确认是否带齐所需东西。必要时,可以请求别人一起确认。
学习:会诊过程中,没打麻药,脸很痛,哇哇乱叫。医生说:要不你打了麻药,下午再来。
我实在不想下午来,说“还是不打麻药了吧!”
医生说:那你咋办?
我想了想,也没别的办法,忍吧!
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是,跟孩子相处的很多过程中,孩子会遇到一些困难,家长会想去帮他做决定,帮他解决,或者以哄的方式来告诉孩子没什么,咱们忍一忍坚持一下。
但其实可能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把现实摆在孩子面前,让他自己来选择。对于自己的选择,他会自己去承担,而我们帮他选择的,他的承担能力是没那么强的。如果以哄的方式让孩子勉强接受,那他心里会一直埋下一颗种子,这个种子叫不情愿以及压抑。
感谢这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