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合伙人》的英文名叫 Pad man。在中国上映,却被译为印度合伙人,光看字面意思,翻译完全错误。经了解,片方最初给了一个看起来更贴近原文的片名《护垫侠》并没被采用,反而最后用了一个看起来错误的片名,透着古怪的味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翻译的人脑子生锈了吗?
至于发生了什么?没看电影前我也不明白,看完后,我总算明白了。
《印度合伙人》电影确实讲述印度爱妻狂魔拉克希米发现妻子在大姨妈来临之际,用一块脏布来解决卫生问题,为了妻子的健康,他研究如何做卫生巾以及最后怎么让更多妇女使用的故事。在印度,电影要宣扬的应该是打破女性落后的思想,在月事时要使用卫生巾。重大的意义是鼓励更多的女人去用。最后主人公在联合国的演讲中同样可以看到点题之句。他说:使用卫生巾,可以让女性多出两个月的生命。
然而,女性不用卫生巾在我国早不是问题。初中生的生理课中就已经把这个事情当成课题来教育。可见,如果还是用影片本身的意义在中国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还用《护垫侠》这个片名显得有些夸张,喧宾夺主。而且国人也不会买账。
《印度合伙人》有一个主线就是制造卫生巾。真实反映了怎么才能做出一款好的产品的过程。细节堪称经典,把成功做一款好产品的五大法则全部融入其中。我这五个产品法则,应该是有关部门希望大家在电影中能看到的,就是适合在当下的中国需要宣扬的。我想,这应该是片名取名叫《印度合伙人》的主要原因吧。
这五大法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理一理。
法则一: 有钢需
钢需,永远是做任何产品的第一要素。做一个产品,没有钢需,就像孩子没了娘,树没有了根,如果你非觉得自己是天才,一定要去做这款产品,一定会被这款产品弄得狼狈不堪,轻着残疾,重着断了卿卿性命。
钢需是什么?就如《印度合伙人》电影里所说:全印度只有18%的女性用护垫,还有82%的人没使用,这就是真正的钢需。主人公在联合国演讲也提到,他的生意只能越来越好,因为一直有人使用,即使有一个人停了,马上就有人来了,一定会需要使用它。它的供求关系就摆在那,无论如何都在。
法则二:解决用户痛点
82%的人没使用,为什么没使用,是她们不会用还是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呢?答案都是否定的。
原因在哪儿 ?
拉克希米花了巨资55卢比,给自己妻子带了一包卫生巾,她妻子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什么,可见印度的女人们是知道护垫的。然而,还没高兴一秒钟,看到了价格,从高兴到错愕,错愕到指责不带停顿,连一秒思想斗争都没有。她们宁愿用一块脏布,也不愿意使用这么贵的东西。
用户的痛点显而易见:有没有便宜又好用的护垫?
法则三:反复实验,迭代改进。
不疯魔不成活, 这话绝对体现产品人做产品的态度。做一款产品,是需要对它发疯的。电影中主人公做出护垫的行为,被大家认为疯了,当然是在印度当下的制度下,事件本身对大家的冲突,差点让主人公被审判的。
每一个做产品的人,不管在哪个国家,哪个制度,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虽然不如电影中是世俗观念的冲击的艰难,但是做过产品的人都有不同的辛酸。要么就是被亲人误会,指责能不能好好做点正事解决生活问题;或者被人误解,议论这个破玩意有什么好研究的,能研究出个啥来;甚至还被有人当傻子来看。
他们不知道,那些做产品的人,把产品成当自己的孩子。每解决一个问题都高兴不已,想着办法去测试,去试用。就如同电影中拉克希米做完以后第一时间拿给妻子试用的场景,那个兴奋的样子,连妻子已经回屋里的事情忽略不见。就如同电影的拉克希米去为了找人试用,不管不顾的坚持。
同样的,当问题发生时,整晚睡不着觉。电影中主人公的妻子试用后出了问题,告诉拉克希米,那一脸的表情,充满哀怨与挫败,看得我满脸是泪。
法则四:要有好的合伙人
做一个产品,想靠一个人是万万不能的。拉克希米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他贵人帕里。在帕里帮助下,成功将他制造的机器推上了“最佳发明”的奖台上,他得到了知名度。
他兴高采烈向喜欢他的人展示自己机器时,当众被人嫌弃,如同泼了一瓢冷水。心灰意冷时,是帕里帮助他推销产品,让他重拾信心,帮助他勾画了事业的蓝图。
更重要的是,帮忙他完成了心愿,让更多的妇女加进制造护垫的事业中来,改变了观念,同时变成了护道者。
法则五:不忘初心
能不能把一个产品做成事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忘初心。许多聪明的人,在完成研发后,就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做这个产品。唯一的目标就变成了钱钱钱,当有了钱以后,发现目标早已失去。
电影中的主人公完成研发后,完全可以转让专利,从而获取体面并富足的生活。当然这不是他的初心,他的初心只是帮助更多的妇女使用上护垫,减少她们被病痛折磨的机会。他所做的选择,让他走向了联合,获取了国家的荣誉,最终还是回来妻子的身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送给想做好产品的朋友一句话:真正的梦想不是抛开一些苟且谈诗和远方,而是在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中去扒拉出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度。
ricman 原创,更多请关注公众号:ricman_like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