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兴致勃勃地去了一趟博物馆,
不到一小时就逛完了整个展,
中途或许感叹过两句“呀!鬼斧神工!”。
出馆后啥也没记住,觉得没什么意思。
古德有句名言:“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
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分别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76.3%和23.7%。中国目前有4013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5.5%。
如此巨大的教育资源,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对博物馆的认识流行的是传统的“三性说”,即研究、教育、收藏。但落到实处时往往强调的却是博物馆的收藏、保管和研究工作,对博物馆教育常常避而不谈或谈之甚少。其常见误区为强调研究和收藏而忽视展示功能,而强调教育功能时又将其最根本的手段——展示陈列给忽略了。也就是为了陈列而陈列,对选择文物、设计审美考虑得多,为参观者便于理解、认识内涵考虑得少。换句话说,倾注心力于“物”而忽略了“人”本身。但其实收藏也好,研究也好,不都是为了向世人揭示藏品内涵吗?博物馆相对于研究报告或者论著显得更直观、更近距离,如何让其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
但这并不是笔者今天想谈的主要内容。
笔者想说的是:在现有的博物馆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体会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呢?
换句话说,如何不走马观花地逛博物馆呢?
如果想让一次博物馆之行能给自己留下一些印象,起到一点微小的作用,那么不妨这样试试:
一、确定博物馆
结合你的兴趣、时间、地理位置等确定你想去的博物馆。以国内博物馆为例,可以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官网上(www.chinamuseum.org.cn)查询登记在册的博物馆的相关信息,或通过社交媒体等发现各种临时展览或私人博物馆的信息。
以笔者自身经历举例。
前些天笔者在微博上得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将举办一个以“古埃及:法老与神的世界”为主题的临时特展。笔者顿时来了兴趣,古埃及文明作为四大古文明之一,我一直是有点好奇的,于是想借此机会了解了解。我查阅官网信息得知,临时特展时间为17年1月24日至5月4日,而我三月开始将不在四川,于是打算二月一定抽时间去。
二、查阅文献,提出问题
在官网等处了解博物馆主题、主要藏品等,做好想看的展品计划。不一定要一次看完所有展品,博物馆这类信息量巨大的地方,多去几次又何妨?做计划时,查阅相关文献,提前了解藏品信息,根据博物馆官网提供的3D全景图设计游览路线。提出自己的问题,带着疑问去现场解决,做好了功课,才不会在博物馆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
我从官网得知:
1月23日将和太阳节共同启幕的“古埃及:法老与神的世界”主题展览,选取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藏的155件(套)古埃及文物,包括木乃伊、亡灵书、克娄巴特拉七世(埃及艳后)雕像、青铜神像等。展览分为“多彩的生活”“法老的永生”“众神的守护”三部分,结合大幅的壁画、丰富的文字以及大量的多媒体等辅助资料,对古埃及的生活、法老、军事、丧葬观念、宗教信仰等内容进行了精彩展示和详尽介绍,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法老与神的世界”。
而在展厅外的下沉式广场处,灯组“法老的故事”讲述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9位法老的故事;摸底河边,还精心设置了《埃及之谜》图片展,将展览延伸到室外,解读古埃及的密码。
那么,对古埃及文明毫无了解的我就会去查阅资料搞清楚古埃及概况(地理位置、发展历史、军事制度、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成果、风俗习惯等),搞清楚最著名的9位法老分别是谁、各有什么故事和传奇,搞清楚有哪些“埃及之谜”。而在这个过程我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法老与神是什么关系?对其社会有什么影响?木乃伊是怎么制作的?有什么特点?
带着这些问题去现场,去解答自己的疑惑。比如现场看到的木乃伊的特点符不符合文献中所说呢?
如果需要现场讲解,也可以在官网上提前预订讲解服务,或者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查询解说音频。现在许多博物馆的展品都配有解说二维码,十分方便。
三、打点行囊,轻松上阵
查询好交通信息,设计好交通路线后,就带上行囊出发吧。
推荐物品:
1.舒适的鞋子:选择一双长时间站立或走动都不疲累的鞋子,鞋底偏软一些,避免在博物馆发出较大的声响;
2.一瓶水:矿泉水也好,一保温杯的热水也罢,由自己习惯来;
3.轻盈的背包:方便装东西;
4.一支笔、一个本子:用来核对和解决旧问题,发现和记录新问题。喜欢用电子产品记录的朋友也可以选用自己中意的东西;
5.吃的时候不易掉渣和发出声响的干粮:有时候逛博物馆一逛就是一整天,饿了可以去博物馆设置的餐厅用餐,或者在允许进食的空间补充体力;
四、观览途中,善用咨询
博物馆里会有许多宣传册,可以一一查看,作为资料补充,遇到临时闭厅、设计路线与实际路线不符等情况,不要慌张,找到博物馆工作人员,请求帮助。
关于拍照的问题,笔者个人是不推荐博物馆里拍照的。一是因为有些展品不允许拍照,闪光灯会损害文物;二是因为隔着玻璃的文物拍出来效果并不好。还不如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
五、观后总结,复习提升
参观过程中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提出了哪些问题,引起了你的什么思考,都是值得记录的东西。将行前行中获得的知识梳理一下,形成较系统的笔记,以便复习。如果有特别引起你研究兴趣的点,深挖下去,何尝不是乐趣?
笔者认为,浅尝其概况,深掘其枝节,都好过于我打展厅廊里过,片语不曾入心中。
浅薄言语,请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