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过自己的理想。“诗与远方”,应该是很多人心里,最普遍的想法,我也不例外。
毕竟我也是个平凡的年轻人,对世界充满着憧憬。
一、童年
六岁以前的事,我已记不太清,只有印象中与父母每天呆在一起,偶尔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我也永远是他们的核心。哪怕他们因为工作忙碌,也会有保姆阿姨陪着我。
那种被关怀围绕的感觉,我永远忘不了。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父母突然将我送去了外婆家里。“幼儿园离外婆家很近,住在这里上学会很方便”。年少懵懂的我没有多想,自然而然的就在外婆家长住了下来。
定居下来之后,很少有机会见到父母,时常会想回到自己的家里看看,哪怕只是一天也好。父母偶尔会来外婆家吃饭,吃完饭后,我总是会问“什么时候能带我回家”,最后都是被“家里在装修”之类的借口搪塞过去。
就这样直到幼儿园毕业,我该上小学了。
幼儿园离外婆家很近,小学的位置离自己家更不超过一公里。上了小学之后,我的父亲每个周末,都会找一天来外婆家里,接上我出去逛逛街、吃顿肯德基、买些小玩具······可每次只要一问关于回家的问题,依旧被各种理由打发过去。
当时成绩还算优秀的我,老师总会对我有种特别的关爱,可只要一问起关于父母工作与家庭的问题,我始终说不出什么,只能告诉她我一直是外公外婆带着,和他们一起生活而已。
其他同学放了学,都会有父母来接回去,我每次却只能看见外公或者外婆的身影。虽然外婆家离学校的距离比较远,但他们接到我之后,都会在附近带我吃些喜欢的小吃再往回赶,使我每天都会有些小小的满足感。
不过幼小的我,偶尔也会盼望感受下被父母接送的感觉,这是当时心中最单纯的期盼。
经常会让外公外婆给母亲打电话,让他们帮我问问她“什么时候有空了,来接次我放学”。母亲答应了很多次,心中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可每当走出校门,期待又化为一次次的失望。校门口站着的,依旧是外公熟悉的身影。
虽然多年没有回过家里,脑海中依然还记得家的位置。有时偷偷“摸爬”着回到家里,运气不好的话,家门紧闭,无人应门。运气好的时候,母亲会在家里,可一顿晚餐之后,便又会让外公将我带回去,难有机会多做停留。
也许在他们心中 ,接下孩子放学的事,谁去都一样。可对于当时年少的我而言,却埋下了 一颗颗失望的种子。
小学毕业,来到了初中。初中是当时离家很远的一所寄宿学校,外婆家则更远了。父母平常工作繁忙,所以他们希望我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自己,能够独立。对家早已没什么概念的我,逐渐失去了对家的念想,便顺从了这样的安排。
军训结束,我被选为班级的生活委员,后来还被数学老师誉为班上的一匹黑马。作为生活委员,每天早自习前早早的去班级开门,并帮助老师处理各种小问题。数学是自己的强项,一直很认真的学习,在班级前五间不停做着斗争。那时的我,内心充满了自豪与斗志。
但有时打击来的就是那么突然,那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天。
终于在一个放学回家的晚上,我的母亲来到学校,准备接上我出去吃顿好吃的。早已布满失望的内心,又燃起了一丝期望,满怀期待的坐上她的车后座。去吃什么对我来说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起吃饭的时光。
车行至半路,她开始问了些“学校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如何······”等等的寒暄问题,可下一个问题有如当头挨了一棒,许久无法开口。
“如果我和你爸离婚了,你愿意给谁。”
想到小时候的种种情况,大概这件事情真的已经发生。自幼儿园开始,难有机会回家里,偶尔才能见到他们,突然听到这样的问题,当时的我根本无法接受。我愣在后座,想到这里,眼泪止不住的流,努力让自己不表现出来,却也说不出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也许母亲觉得尴尬、发现了我状态不对,便开始安慰起我来。“没事的,你不用在意,外公外婆那么宠你,长大了要好好对他们,想爸爸了就去找爸爸,想妈妈了就来找妈妈,不用非要选一个的”。就这样,我借着这句安慰,一声不吭的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晚上。
自那之后,我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默,无心学习、也失去了和同学接触的兴趣。白天糊弄完学业,晚上便回到宿舍与游戏和音乐相伴。熄灯之后,躲在被窝里打开mp3,享受这片刻的宁静。那是我初次接触音乐,也是后来沉迷音乐的开始。
当时最大的慰籍,也许就是每周父亲来学校送的烤鸡和零食,还有周末放学回到外公外婆家的时候了······
二、成长
初中毕业后,父亲终于接我回到那个早已在脑海中模糊的家里,不过早已物是人非。曾经时髦又华丽的装修,已经略显老旧,也没有了当时的热闹景象,有的只剩曾经的父亲、和陌生的阿姨。与新的家人一起生活,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
初中时的孤僻已经慢慢变为习惯,房间的电脑成为我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了高中,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的我,有时会去学校糊弄糊弄、有时索性去都不会去,卧室才是我内心的一片净土,将自己困在了里面。除了一些必须出门的时候,其他时间都把自己锁在卧室里,吃饭也只是在客厅打好饭菜,躲回到阴暗的房间里,坐在电脑桌前一口口的吃光。不愿与外界过多的接触,只想在自己的净土里,“舒舒服服”的呆着。每天很多的时间,都花在游戏和淘音乐中,埋下逃避的种子。
父亲看着我一天天的这样,内心或许有了一些着急,开始带着我出去应酬和交际。经常跟着他出去,看了很多人,也听了许多事,不知不觉中也学到了一些东西。自己也开始不愿就这样低沉下去。
到了高中毕业,去了一家球场实习,那是我第一次工作,自己开始接触到一些人和一些事。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都会伴随着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去做些什么、以后做个什么样的人,但那毕竟只是没有任何积累做支撑的幼稚想法。
生活逐渐正常,经过一天的劳累,只盼着每晚可以踏踏实实的睡上一觉,有充足的精力去应对第二天的工作。可每晚总会因为各种吵闹的声音,导致夜不能寐。
实习工作结束,我又选择回归校园。内心向往着校园,不是因为对学习的兴趣,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逃避。
大学生活开始,同学们都在为了学业而奋斗,我却很少会去学校。早已对学习失去兴趣的我,每晚徘徊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
曾经单纯的我,对酒吧总有一种偏见。那里在我心中是一个黑暗、混乱的场所。我宁愿天天混在网吧里,也不会愿意去那样的地方,害怕自己在那种氛围中迷失 。
可在不知不觉中,双脚便踏入了“堕落”的深渊。
一天晚上,一个感情深厚的朋友,在一家酒吧喝的有点多,发来信息让我去接她回家。虽然因为心中的偏见,再三的拒绝了她,最后却也因为担心,还是去了那个地方一探究竟。
踏进那里的一瞬间,昏暗的氛围、嘈杂的声音,让我浑身不适。经过一段寻找,总算发现了她,他的状态略显亢奋,完全看不出一点不对劲。本想拉上她一起回去,可他并没有要走的意思,我便坐在那,看着身边陌生的一切。
她的朋友们热情的和我打着招呼、倒着酒,腼腆的我在这时,有如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不知所措。
我经常会和父亲出去应酬,难免也会喝些酒,酒量也得到不少的锻炼,所以面对不停端向我面前的酒杯,我也能一一应付过来。几杯下肚之后,发现这里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反倒能带来不少快乐。糟糕的东西肯定也存在,但只要自己不去接触,便无法影响自己。
自那之后,我也成了酒吧的常客。
大学期间,许多个深夜都在这些地方来回徘徊,在酒精的麻痹中,逃避烦躁的生活。
毕业之后,由于无法适应家里复杂的生活,心里开始有了一个人出去的念想。在和父亲商量之后,选择了一个离家较远的地方,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刚开始一个人生活,心里的磨练对我来说是最难适应的。
后来在一家银行机构工作,每天都要在城市四处拜访、谈业务,不停穿梭。第一次穿西装的我,非常不习惯。经过一天的东奔西跑,脚底板的骨头有如即将撕裂一般,每走一步都是一种折磨,可只要一想到那个清静的小窝,便能支撑我继续坚持下去。踏入家门的那一刻,双腿便失去任何动力,连本该轻松的洗澡时光,都需要坐在地板上度过。
沐浴过后,回到空荡的房间,躲进温暖的被窝,随之而来的空虚、寂寞、和孤独感,才是最难熬的时光。偌大的屋内,寂然无声,只有床上躺着的一具行尸走肉。虽然手机时不时会有通知响起,也有那么几个可以说话的好友,但听到通知响起的声音,焦躁就会莫名的泛
起。片刻的宁静不允许被打扰,宁愿被这孤独吞噬。
就这样在社会中晃荡了几年,朋友越来越多,应酬也越来越多,却并没带来多大的意义,反倒让内心变得更加浮躁。
逐渐迷恋上一个人旅游的感觉。在看似乐观的表象下,你无法感受到一个人走南过北,戴着耳机,走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街道、山路或者海边,那种格格不入的孤独。但空虚让我放空,孤独使我享受。随着时间的流逝,孤独与空虚再也无法侵蚀我,变得“强大”起来,反倒越来越沉迷这种孤独平静的感觉。哪怕不再是一个人,也无法离开孤独的诱惑,总会寻找机会,在孤独中寻找一种平和。
也许这就是成长,可能是种病体的成长,但这种病态使我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净土,内心可以得到片刻的休憩。
三、逃避
厌倦了城市中烦杂的氛围,便萌生了一个人去远方定居生活的念想。第一次与父亲提到这个想法,他的内心是犹豫的。他常常和我说:“趁着年轻就应该多出去看看”,但真的要走了,难免会有些不舍。经过我再三表达自己的决心,最后也便同意我出去试试。
经过一番筛选,最后选择了大理这座城市,山青水秀、风景秀丽,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印象中有部名叫《心花路放》的电影,拍的就是有关大理的故事,满怀好奇的看完这部电影,心中的期待更加充满了期待。
到了离开的那天,伴着复杂的心情,坐上了去往远方的飞机。
出了机场,坐上去往酒店的车。沿途路过洱海边,和下关的市区,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又特别。心中除了期待,还有一丝担忧。
在酒店安顿好之后,便开始大理的找房之行。
经过几天的寻找和筛选,对一个小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苍山脚下,灰瓦白墙、绿荫环绕,青石板路在小区间穿梭。出了大门,就可以远眺洱海,充满着浓浓的本土气息,便决定在这居住下来。小镇不大,独门独户,每户两层,加起来也就70平方左右,一个人生活也足够了。
曾经期待的定居生活就这么开始了。刚搬进小镇的第二天,便听到隔壁练习吉他的声音,之后的每天中午,还能听到悠扬的二胡声。有一天出于好奇,顺着声音的方向找去,看见一个大爷坐在不远的小亭中,拉着他的二胡,沉醉其中。“不愧是文艺青年聚集的地方”。
最令我好奇的,是一对在这定居多年的夫妻。
他们在镇上有着一间小客栈,每天做着各种食物,客栈的门口种着许多的绿植和盆栽,还养着一些鸟儿。这是小镇上唯一的餐厅,所以会有很多人来这吃饭。由于那时我还有着健身的习惯,对早餐会有些讲究,又不愿自己去做,便和他们商量着,制定了一份食谱 ,在这解决每天的早餐问题。
每天一睁眼,洗漱完毕之后便会来到他们这里,清闲的在植物与鸟鸣的环绕下吃饭,却是一件悠闲的事。男主人每天一早,还会坐在大厅中练习钢琴,有时还会带着他们的女儿一起练习。伴着优美的旋律,为一天重要的早餐时光,增添了些许享受。
夫妻俩的女儿,大概十岁左右,每天都会在小镇上遇见,有时跟着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有时还会跟着长辈练习太极。在这本该上学的年纪,却总是天天出没在小镇上,难免控制不住心中的好奇。于是有一天早餐的时候,便与男主人闲聊聊了起来,我问他“为什么您的女儿天天在这,她不用去学校吗”。他回答我”我们没让她去学校,每天我们会教她,也会辅导她各种功课”。我又好奇的问道“但是就算你们有能力教育她,以后等她走上社会,是需要文凭的。就算她会的再多,没有文凭,社会也很难认可”。男主人答到“文凭虽然重要,但她学到什么更重要,只要她有了自己的知识和想法,还是可以做很多事的。说到这,我也不便多问,内心除了质疑与好奇,还有一些羡慕与期待。我至今还留着他们的联系方式,希望以后的某天,可以见证这种新颖的教育方式,会走上什么样的路程。
来到大理一个月之后,正好赶上本地的火把节,第一次听说这个节日的我,脑海中联想到的就是傣族的泼水节,应该是个类似的节日吧。我便找上刚认识的、同样定居在大理小伙伴,由于他长年在此定居,已是半个本地人,所以对当地民俗节日,了解更深一些。
他告诉我:“到了火把节那天,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大理的大街小巷,都会在路边搭上高高的火把,到了晚上,所有的火把都会点燃,很是壮观”。“还会在某个地方,搭上一个最高的火把,举办热闹的晚会,很多人都会聚集在那。”
没见过世面的我,内心又一次充满了好奇。
到了节日的那天,早早的就约上小伙伴,他带着我走过古城与乡村的一些街道,果然不管在哪,路边都有一排排的火把。来到晚会地的门口,有许多的摊贩,贩卖着各种木棍与木桩,过往的人群都会去买上一根,只为在晚会大火把亮起的时候,沾上一丝喜气。
来到大火把面前,天色逐渐昏暗了,人群向此聚集起来。大火把点燃的那一刻 ,人们开始欢呼,随着仪式的结束,大家手拉着手,拼成一个又一个圈,围着大火把,又唱又跳了起来,好不热闹。在大理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全来到了这里,看见这些面孔,倍感亲切。他们告诉我:“火把节有一种说法,火把燃烧之后的木灰,用手抓上一点拍在别人的脸上,是表示一种美好的祝福。”
话音刚落,我的脸上就挨了一巴掌,就在我还好奇的时候,他早已跑的不见了踪影。我便把这当作他玩笑的一个借口,继续望向欢乐的人群。脸上的木灰还没擦干净,时不时又会有人突然给上一巴掌。心中没有一丝气愤,反倒有种被祝福的喜悦,原来这种说法是真的,自己也是这欢乐氛围中的一份子。
晚会即将结束,我和小伙伴踏上了回家的步伐。刚走出晚会的人群,有三个女孩迎面走来,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脸上便又挨了巴掌,刚要开口打招呼,她们却不见了踪影,我们相视一笑,又往前走去。没走一会儿,我又一次看见那三个熟悉的身影,我拍了拍小伙伴,又指了指前方的她们。小伙伴突然兴奋起来,向路边跑去,在火把下抓了满满一手的木灰,准备冲上前去“报仇”。我拦住了他“不要那么冲动,她们三个人,你一个人冲过去不是找虐吗”。他却更来劲了“我们一起去,还弄不过她们三个吗”。他一说完,我立马就退缩了“要去你自己去,我可不想吸引仇恨”。他看出了我的退缩,一个人冲了过去。看着他傻乎乎的背影,我心中窃喜“他惨了!”果不其然,帅不过三秒!他 刚报完仇,就被三个人追了一路,到最后按在了地上,想起都起不来。
随后,我踏着看热闹的脚步一边抽着烟,一边慢悠悠的走到他们面前嘲笑起了他。打闹结束后,我们坐在路边聊起了天。原来她们是来旅游的游客,正好赶上火把节,就来凑凑热闹。问了问她们的行程,知道我们是这的住民之后,便让我们当起了地陪,做她们的导游。
直到我们走出大门的时候,路边围着火把嬉闹玩耍的人群,依然不见少。
呼啸的山风、沙沙作响的树叶,合奏出大自然独有的旋律。每晚伴着这干净的声音,进入祥和的梦乡。第二天迎着晨光走出小镇的大门,望着山下阳光映照的洱海,踏着悠闲的步伐走一遍苍山大道。爬上大理大学,抽上一根烟,去学校门口吃上一锅热腾腾的猪脚火锅,一顿饱餐之后,戴上耳机徒步走往才村,徘徊于这朴素的田野间,只为多闻一闻这花草的清香。伴着夕阳,去古城吃碗粑肉米线,喝碗野生菌汤,再去榆都影院看上一场电影。影片结束后,夜空下漫步在古城的小路,在满足中度过这清闲的一天。
每到周末,便与小伙伴相约,去古城边的四季街市逛逛集市,多才多艺的人们聚集在这,各式各样的小商品,还有“奇奇怪怪”的人们,形成一个特别的“景点”。偶尔还会三四个人相约,一起自驾去周边的城市与古镇,感受最淳朴的生活。
深夜月光的映照下,忙碌的人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古城的小路边,歌手抱着他们的吉他,奏着轻快的旋律。孤独的人群围成一片,伴着音乐谈笑风生,将快乐带进每一条小巷。“姐姐,再给我拿瓶大乌苏”。“大乌苏?没了!还有箱风花雪月要吗。”
家乡的朋友来到大理,是我最激动的时候。与熟悉的伙伴围着洱海骑行,一天疲惫之后,去古城吃上一顿美食。等到入夜时分,一起坐在古城的小路边,望着街边一片片热闹的人群,融入他们之中,在欢乐中度过一个欢乐的夜晚,那将是一辈子都难忘的经历。
一次中秋节,老朋友飞来大理看我,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窗边,吃着月饼、喝着茶。带上他去古城喝了特色的野生菌汤,之后在古城的街边,开心的喝了不知道多少酒,回到家门口,一下车他便倒在了花坛边,我虽然在克制自己,但内心却笑得停不下来。
越来越习惯这种生活,想要在这永远的定居下去,还是需要做些什么,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每天戴着耳机,在古城或市区间穿梭,寻找着长期生存的机会。
可大理毕竟还是大理,贴着旅游城市的标签。想在古城做家自己的小店,免不了要和一些老店竞争 ,而且来一个宰一刀的理念,和我最初的想法完全违背。再看一看,人更是少的意想不到。唯一的商场,平常人流稀疏,难得周末才有点城市的样子。小店却不少,但也鲜有人光顾。
内心不安的情绪日益强烈。喜欢这里的生活,却又找不到立足的方向。一直在逃避的现实,在这一刻,与理想产生了强烈的碰撞。理想与现实之间,总要做出选择。
尽管对现在的生活再不舍,最后还是向现实低了头,在无奈中,选择回到熟悉的城市中去。
四、回归
离开前的一个月,内心的不舍一直困扰着自己。于是在每个夜晚,用酒精麻痹着自己,不想浪费在这的每一分每一刻。
呼啸的山风不再是美妙的旋律,反倒带来更多的烦躁与忧伤。第二天也不愿踏出小镇的大门,远方的洱海依旧那么美,但多看一眼便上了一眼。
到了回乡那天,我站在小镇的大门前,望着前方的洱海,和身后一直居住的地方。任时间流逝,也不愿赶去机场,内心想着“如果赶不上飞机,就可以在这多呆一天了”。可不管多呆几天,迟早也还是要回去的,看完最后一眼,便向机场赶去。
在返程的飞机上,心中一直安慰着自己“只要回去赚够了钱,依然可以回来追寻我想要的生活”。
曾经熟悉的街道、变得有些陌生,曾经熟悉的人们、依然那么热情。站在繁华的市区里,并没有一丝的激动,只觉得有些格格不入。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内心越来越有些浮躁,一到夜晚,各种负面情绪便会涌上心头。慢慢的,开始养成了开始写文章的习惯,虽然没有多精彩的文笔,但不善于用用语言表达的我,却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心中的想法。。
小记、随笔、诗词······写了一篇又一篇,有时是为了抒发对大理的回忆,但更多的是为了平和自己浮躁的心绪。
怀着对大理的向往,和生活的无奈,如今与老伙伴一起开了一间酒吧,生活慢慢走上正了轨。曾经单纯到对酒吧充满嫌弃的我,如今却走上了这条路。在每一个灯红酒绿的夜晚,繁忙的劳碌着,可我不再是一个迷茫的游魂。心中已有了明确的目标,待到实力足够强大之时,还会再背起行囊,踏出去往远方的脚步。
环境在不停的改变,环境带动思想,或思想改变环境。在不停的变幻中忘了初心,或者成长。
此时的我,真正明白了一句话“想要出世,必须先入世”。毕竟我们只是平凡的人。远方一直在那,心中的理想也一直放在心里,时机成熟的时候,只要再背着”理想“去往远方就好了,初心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