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读《备课到底备什么》有感(二)
今天继续读《备课到底备什么一一语文名师备教手记》,对于李卫东老师的“五个一”备课法特别感兴趣。
这是李卫东老师围绕“如何统整教学目标、学情、教材三要素,将文学作品文本加工处理后转化为情境化、问题化、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的问题而执教的《范进中举》公开课,其中谈到的语文备课的“五个一”指的是一篇文章,一份调查,一个预案,一处调整,一首小诗。
一、一篇文章
在确定上课篇目之后,李老师就开始研读文章,包括文本素读和文献助读。
文本素读指不借助任何资料,自己反复阅读文本,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在独立研读完文本之后,李老师还认真研读了孙绍振先生的《范进中举:双重的悲喜剧》这篇文章,抓住孙绍振先生对小说原始素材的发掘和对小说尾声的还原,初步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备课的第一步,研读教材。自己读,借助资料读,还可以看名师的课堂实录,从文本内容中确定最有价值的东西教给给学生。
二、一份调查
一份调查指的是学情调查。备课有两重,一重备教材,二重备学情,二者其实是并重的。只有摸清了学生初步感知学习材料的反应和表现,老师才能最后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
名师们大多都重学情调查,比如钱梦龙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会让学生制作问题卡片,上课前看一看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就对怎样教读有了把握。钱梦龙老师说自己备课的最后一道工序一一确定教读内容及步骤,是在收看学生的问题以后开始的。第一步工作是筛选问题;第二步工作是按问题的内容和性质排定讨论的顺序,并估计学生讨论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初步考虑应付的办法。最后才是确定教读内容和步骤。
李老师也是如此。在上公开课之前,他先请上课班级的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自读,让学生提出疑惑不解或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然后将问题分为四类,从中确定指向文本的矛盾裂缝处和核心内容、牵连着文本深层意蕴的问题,作为本节课重点处理的问题。
接下来,李老师还对问题背后指向的学生思维现状进行了分析。比如: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范进会发疯?为什么靠打一巴掌才能治好?说明学生对文本的夸张、变形、反讽的文学特性缺少感知,习惯于从实用理性的角度作出解读;学生对文本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的纠结,说明学生对喜剧、悲剧的形式特点和这篇文本的形式意味难于理解。
这两个“一”,就完成了备课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一一备教材和备学生。
三、一个预案
一篇文章加上一份调查,就孕育出了一个教学的预案。但这个教学预案并不是一个填得密密麻麻的教案,而是一个教学的框架,简单地概括就是:几个问题,一个流程,若干资料。内容都呈现在幻灯片上。
首先给学生讲古时候的科举制度,让学生了解科举的背景。然后出示范进中举的原始素材(“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的原文),让学生比较文本传达出的东西是否一样,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胡屠户等人前后迥异的态度,把握小说主题。最后补充范进中举的尾声(范母喜极而亡)和鲁迅先生“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名言,让学生作还原比较,帮助学生领会小说夸张、变形手法的艺术特性,引导学生理解:有了小说的尾声,有了范母喜剧性之死,才平添一抹悲的色彩,才构成悲与喜的张力,更加冲击人的心灵,唤起读者一丝同情,也促使读者反问自己身上有没有范进和范母的影子。
这份预案,由了解科举背景到分析范进发疯原因,再到探究小说现实意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而且,三个问题形成逻辑关联,渐次展开,从而教学生学会如何阅读一个文本。
四、一处调整
预案做好之后,李老师并没有觉得大功告成而放弃思考。他继续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很多学生对范进为什么会发疯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他特意打开百度,搜查疯子”这个词条的解释。百度上的词条的内容触发了李老师的灵感,他就将预案中第二个问题的内容作了调整,将词条内容做成幻灯片,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医生,抛除生理遗传因素,主要从家庭、社会的因素诊断范进发疯的原因。
这样调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一是提供了问题解决的框架,提示了问题解决的思维路径,从家庭、社会等因素入手,自然就会触及对胡屠户等人前后的对比描写,更关键的是明了这些对比和反差背后的意味;二是设置了情境,设定了医生的角色和诊断的任务,以情境和任务驱动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比让学生一般性地讨论“为什么会发疯”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致。
李老师的这处调整让我们明白,即使是备得非常成熟的教学设计,也永远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该不断地思考,及时调整,才能够使教学设计更加趋近于学生的思维水平,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五、一首小诗
在课堂上,李老师在学生还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强调胡屠户的一巴掌是夸张变形的一巴掌,打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萎缩和丑陋;是文学的一巴掌,极具讽刺的意味和刺穿的力量。李老师还借孙绍振先生的观点,对文本的双重悲喜剧的特性做了一点阐释,使学生对悲喜剧的思考更深入了一层。
课结束之后,李老师还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写出了一首小诗。这首诗其实就是一个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反刍和进一步消化的过程。
正如李老师所说,备课不只在课前,也发生在课中,延续到课后,备课始终在进行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更需要以终生备课的态度执业从教,终生与书籍为伴,终生与学生为友,不断累积语文学科知识,累积关于学生的、学情的知识,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创造的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生涯才能更加充盈而有意义。